数字化拓宽即时零售新赛道

刘景芝

商务部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的通知》指出,要鼓励即时电商与履约一体化体系建设,创新发展基于前置仓的前店后仓、便利店前置仓、无人前置仓等多种即时零售业态。这彰显了有关部门对即时零售业的重视,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随着网络终端和购物平台日益成熟,我国即时零售新业态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线上即时下单,已逐渐成为我国消费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型购物方式,打破了传统零售模式发展下的线下、线上价值分割,填补了资源融合的“真空地带”,既节省了消费者到实体店购物的时间和精力,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便捷和高效的购物体验,也省去了零售企业维护门店的部分费用,促使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商品,正成为推动线下实体门店加快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源。商务部《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即时零售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042.86亿元,近年来年均增速一直保持在50%以上,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2022年的3倍。

不过,即时零售也面临品类扩充、运营管理、仓储配送以及人才短缺等难题,这既需要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加快传统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打破线下零售数据孤岛,也需要政府主动作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责任,完善行业管理。

布局好商品供应端。加快数实融合发展,发挥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优势,推动传统线下实体零售加速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在供货、仓储、物流等方面差异化布局,实现“线上+线下”协同作业,有效提升本地商品供给能力,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发挥各类大型商超积累的巨大客户流量,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数据研判细分消费者需求,精准触达目标用户。

完善好配送体系。即时配送支撑即时零售“万物皆可外卖”,消费者普遍希望在较短时间内收到购买的商品,这对物流配送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埃森哲发布的一份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的报告显示,超过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在购物当天甚至半天内就能收到货,也愿意为更快的配送速度支付额外的费用。因此,要进一步提升订单与配送的匹配度,不断优化配送路径,强化配送服务调度,提升配送服务效率,更加快捷高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维护好市场秩序。有关部门加强鼓励引导,建立和完善平台准入制度,督促即时零售企业守好食品安全、配送安全等底线,履行好商品或服务质量检查管理责任,完善好问题商品处置程序,千方百计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2024-05-31 刘景芝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377.html 1 <p> 数字化拓宽即时零售新赛道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