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政策为稳汇率护航
今年以来,受到地缘冲突、大宗商品涨价等多因素影响,国际市场避险情绪上涨,美元避风港地位强化,美元指数一路走高,SDR主要货币均呈现对美元贬值的态势。最近两个月,随着美联储连续加息对抗通胀,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4%。10月26日,在岸、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强势反弹,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千余基点。
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而非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实际上,人民币汇率指数表现相当稳定,从今年1月7日到10月21日,指数下跌幅度仅为1.38%。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存在超调现象,在未来几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将逐渐回归到中长期均衡价值水平。
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点明显。一方面,美联储继续加息,中美利差缩小。这将使离岸市场出现利率倒挂,套利的短期资本流向美元,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另一方面,市场预期美国经济第四季度存在衰退风险,美联储或将在稳增长与控通胀之间进退两难,资本流入吸引力变弱,美元升值可能难以为继。同时,我国经济迈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市场发出了制度型、高水平开放的明确信号,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的信心,提高人民币持有动机。
我国的宏观审慎政策对短期人民币汇率走势有明显影响。由于汇率波动传染性强,具有风险放大效应,是系统性风险管理的重点。近两个月内,我国运用多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减少外汇市场投机,稳定汇率预期。例如,9月5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增加金融机构提供更多外汇贷款的能力。9月26日,央行宣布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增加购买远期外汇的成本。10月25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增加微观主体对外借债的风险余额上限,鼓励短期资金流入,增加外汇市场供给,扭转人民币下跌趋势。这些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取得成效,人民币贬值幅度不及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一半。
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具有升值趋势。一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好,支撑币值坚挺。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在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带动下,GDP增长高于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是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供过于求。9月份,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增长10%,实现顺差576亿美元。三是通货膨胀低,人民币购买力强。不同于美国、欧盟此前实行长期量化宽松政策,我国通货膨胀率较低,人民币汇率具有升值空间。
总之,我国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丰富、有效性强,可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外部因素,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为汇率稳定保驾护航。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更多受到中美货币政策、利差和市场情绪影响,呈现双向波动特点;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具有坚挺的内在基因,人民币升值动力依然存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