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山岛八尺门海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开展海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又一重要举措。
位于东山县内的八尺门渡槽,是一条1960年修筑的海堤。这条海堤成为连接东山岛与大陆的桥梁,改变了千百年来岛上居民只能“靠天过海”的艰苦生活。
然而,近年来由于海堤切断自然水体、无序养殖等原因,八尺门海域水质不断恶化、泥沙淤积。曾经改变岛内居民生活的“致富堤”给生态带来了负面影响。“正式全面启动八尺门海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表示。
站在八尺门海堤上,东山县杏陈镇后林村党总支副书记林洪生指着海堤西侧海域对记者说:“你看现在海面多干净,不久前这里可都是密密麻麻的网箱,随处可见泡沫漂浮。上世纪90年代前后,网箱养殖在这里兴起,最多的时候全村养殖户达六七百户。”
近年来,东山县把生态建设作为“生命线”和“发展轴”,把“生态+”理念融入东山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决守护好海岸、海湾、海岛、海滩、海水“五海”资源,下大力气推进海洋生态综合整治。在海岸保护上,东山县率先在全省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设高潮位内侧200米限建区;推进下西坑规范化养殖试点,推进八尺门贯通工程、乌礁湾等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引导湾区养殖规范化、湾区保护制度化。3年来,全县累计清退或迁移对面屿、东门屿、大坪屿等无人岛周边渔排超3.5万格、筏式吊养约4000亩,真正让“无人岛有人管、有人治”。
随着海岛生态工程的不断推进,东山县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变,不仅村容村貌提升,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在陈城镇岐下村,有一处网红景点——鱼骨沙洲,它让世代居住在岐下村、以海上养殖为生的当地百姓吃上了“生态旅游饭”。“涨潮时,鱼骨沙洲被淹没在茫茫大海中;退潮后,大海中间便会出现形似鱼骨的沙滩。”岐下村文员陈晓勇告诉记者。鱼骨沙洲的独特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仅2019年游客量就有8万多人,营业收入410万元。
此外,东山县还打通了“生态+水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4个通道,为产业提升“生态+”效益,使当地居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大家纷纷参与到民宿、渔家乐、特色水果种植中去。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4万元,多年稳居漳州市第一。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同时,立足海洋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持续扩大绿色惠民效应。”东山县委书记洪泰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