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各地各部门自主开发了一些防疫小程序。这是疫情防控主动应对之举,也与当时各地缺乏统一健康码,也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有关。不过,各地健康码正式实施后,尤其是实现全国互通互认后,这些五花八门的防疫小程序在有些地方并未完全退出,给市民生活、出行等造成不便。
根据媒体调查,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对市民的防疫要求有所不同。一些人在公司上班、体育馆打球、超市购物甚至是家门口就餐,进门需要扫描的二维码各不相同,有的甚至需要进一步填报信息。比如,对于同样品牌的商店,有的门店不要求扫码,而有的门店则需扫码。再如,有银行要求,客户进入银行网点前,除了出示健康码,还要扫银行开发的二维码登记相关信息等。
健康码之外的防疫二维码、小程序,亟待规范和清理,该退出的应当尽快退出。五花八门的二维码、小程序不仅给市民正常生活造成不便,也不利于复工复产、提振消费。而且,由于不同防疫二维码、小程序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不同,难免让人担心被过度采集信息及信息泄露风险。如今,国家层面已经推动全国健康码互通互认,城市不该多“码”并行。各地管理部门也应该对各类小程序、二维码的退出情况及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