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一份订单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急需——
“为武汉坚守,本店不打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 勇
2月7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百仓储水果湖店,市民正在采购蔬菜。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武汉的很多便利店、小餐馆、小超市本可以“关门大吉”。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这么做。

其实,这些小店的店主们也感到害怕。可一想到一线医护人员“夜里出来能买到吃的心里踏实”,一想到警察执行任务时可以到店里泡碗面不挨饿,一想到订单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家庭……一种被需要的责任感让他们战胜了恐惧。他们选择了坚持营业,用自己的行动,在背后默默支持正为抗击疫情作斗争的英雄。

便利店:

为医护人员送货上门

假如不是因为发生疫情,武汉某小区便利店店长周雄在这个春节假期可能正享受着难得的放松。直到“封城”的那一刻,周雄才意识到形势严峻。他本想赶回老家,可又一想,要是自己把店关了,平时相熟的邻居们怎么买东西?

于是,周雄决定独自留在武汉,守着店过年。“希望邻居们不要因为疫情影响正常生活。”周雄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忙着将货品上架,并在微信“朋友圈”留言:“过年坚持营业,不是为了赚更多钱,只是为方便大家尽绵薄之力,武汉加油!”

刚开始,到店里买东西的人特别多,生活必需品抢购一空,好在周雄进足了货。有些顾客不敢出门,他便戴着口罩,开车送过去;他还把食物和饮用水送到医院,“作为武汉人,应当出份力!”周雄说。

疫情阻击战打响已有一段时间,这些小店也面临着物资储备和资金周转等难题。2月1日,网商银行宣布针对150万湖北地区的餐饮、小超市等与本地生活相关的小店,和全国范围内正在抗击疫情的30万医药类小店,不抽贷不断贷,尽量避免小店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关门,并且利息下调10%,为小店减负。不幸患上新冠肺炎的小店主,还可以通过客服电话联系网商银行,全额免除利息。

听说网商银行能减免部分贷款利息,周雄稍感轻松。他希望物流能尽快恢复通畅,“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相信武汉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周雄说。

餐厅:

外卖订单接着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武汉经营川菜馆10多年的陈红梅本想把“小四川”餐厅关了休息一阵。但是,她店里的4位厨师、前台服务员却都因为交通管制留在了武汉,何去何从?

陈红梅决定把店开下去,“大家总要吃饭,我的饭馆说不定可以帮上忙”。而且,武汉市第六医院就在其中一家“小四川”餐厅旁边。

随着疫情的发展,陈红梅饭馆接到的外卖订单出现了翻倍式增长,每天100多份订单要让她从一大早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正月初三,一份爱心订单通过“饿了么”在她的饭馆订了25份盒饭,送给附近武汉第六医院的医护人员。陈红梅找到了“终于能使上劲儿”的感觉,愈发庆幸自己没有“撤退”。

早在春节之前,陈红梅就已经为春节多准备了一些菜品。如今,这些储备正好派上了用场。最近,她盘了一下库存,发现菜刚刚够用到正月十五,需要进货了。陈红梅说,虽然资金压力比较大,但店铺一定要开下去。

超市:

坚持正常营业不涨价

在武汉市蔡甸区开超市的董先生干这行已经10年了。蔡甸区是城乡接合部,新冠肺炎潜在患者很多,他一度准备关门停业。可一想起需要自己的顾客和依然坚持送货的“快递小哥”,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哪怕只有几个乡亲来买东西,我们依然从早上8点一直坚守到晚上8点,每天营业12小时。”

董先生和家人坚持全部戴上口罩,超市内用酒精和84消毒液全部消毒,口罩也摆在了显眼的位置。他说,绝不哄抬价格,所有商品按正常价销售。

“短暂的隔离,是为了早日恢复正常秩序!武汉加油!”董先生说。

在武汉经营一家超市的胡先生,曾想在春节期间带全家出去旅游,就在准备出发前,他突然发现自己店里订单暴增,紧接着就得到了武汉“封城”的消息。“每一份订单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急需。就在那时,我突然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责任,所以决定继续营业,正常接单。”胡先生说。

订单越来越多,骑手越来越少,胡先生决定自己配送,“虽然下着雨,寒风凛冽,但每配送完一个订单,听到顾客的连声道谢,心里就暖暖的”。

最近,很多批发市场的商家已经不再提供配送服务,超市进货越来越难,好在这些开超市的店主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可以互通有无,解决了部分商品的进货问题。目前,胡先生的小店维持运营基本没有问题。

在武汉,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坚持不涨价、为一线医护人员送餐、让自我隔离的武汉人正常生活成为很多武汉小店的共同行动。当几十万人无法回家,小店就是他们的家。尽管面临库存不足、资金周转压力大等问题,但他们还在坚守,跟武汉一起,等待阴霾散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