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落地满周年——
资管行业洗牌加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周 琳 彭 江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一年来,理财产品受到了哪些影响?新形势下各资管行业又有哪些变化?

银行业:

个人理财产品比重提升

受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过去一年来,银行理财转型成效显著。

“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个人理财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机构与同业理财大幅削弱。”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明珠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末至2019年一季度末,个人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占比由67.99%上升至79.71%,存续规模由21.32万亿元上升至23.75万亿元;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占比由27.79%下降至18.44%,存续规模由5.58万亿元下降至4.37万亿元;同业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占比由4.22%下降至1.85%,存续规模由2.17万亿元下降至0.98万亿元。

同时,李明珠表示,在资管新规下发之后,市场上发行净值产品的银行家数逐步增加,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程度不断深入。据统计,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市场上共有141家银行发行了净值型产品,较2018年一季度增加了88家。

从各家上市银行年报也可以看到,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落地,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速。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不断提升,其中浦发银行的净值型理财占比提升至48.68%,净值型理财规模突破4000亿元。2018年农业银行的净值型理财规模超5000亿元,占比为31.80%。而招商银行早在2017年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余额的比重就已达到75.81%,属于较早进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银行,在2018年仅披露了符合资管新规净值管理要求的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余额的14.04%。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杨慧敏表示,净值型理财产品类似于公募基金,投资者承担风险,获得收益。但目前由于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尚需时间,更加考验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目前,除了不同产品类型的创新,银行对净值型产品收益计算和申购赎回也有所创新。”杨慧敏表示,一些净值型产品会收取浮动管理费,即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一部分归客户所有,另一部分作为投资管理人(银行)的浮动管理费收取。而在申购赎回方面,产品在封闭期内可接受预约购买等,创新方式不断增加。

李明珠表示,“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在监管政策引导下,今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仍将维持此前的发展趋势,继续向着零售理财和净值化的方向转变”。

基金业:

分级和保本基金加速退出

资管新规实施满周年,公募基金转型加快。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23日间,已有鹏华丰信分级、华富恒财分级、鑫元合享分级等4家基金公司的4只分级基金成功转型,转型后的基金类型大多为混合型基金。在目前存量的130余只分级基金中,有超过80只产品的份额少于3亿份。根据监管部门相关要求,总规模在3亿份以下的分级基金需在2019年6月底之前完成整改,而近期富国基金率先取消分级产品的运作,将对存量的分级基金产品起到示范作用,推动多数分级基金整改工作的顺利完成,未来可能有更多分级基金加入转型或清算的队伍。

与分级基金有同样命运的是保本基金。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3只保本基金选择转型或清盘,目前存续的34只保本基金将集中在近半年内密集到期。具体来看,在分级基金方面,今年以来分级基金多数转型为指数基金,目前已经有七成以上的分级基金选择转型为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和分级基金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具有杠杆份额。在保本基金方面,2017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避险策略基金新规”),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保本基金将改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打破刚性兑付。目前来看,不同于分级基金,保本基金转型的方向比较多元,例如招商安元保本混合型基金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国泰金鹿保本五期转型成为了偏股混合型基金,国投瑞银瑞源转型为国投瑞银瑞源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南方恒元基金转型为南方中证100指数基金。

长量基金高级研究员王骅表示,在资管新规强化分级产品监管和2018年权益市场大幅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分级基金规模呈现出快速缩水趋势,清盘和转型成为公募应对分级基金市场变局的主流选择。

联泰基金金融产品部总监陈东认为,在资管新规落地后,公募行业中不符合新规要求的旧产品正在面临转型和清盘。3月份,首只符合资管新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摊余成本法定期开放债券基金获批,在监管趋严、传统的摊余成本法货基获批暂缓、现存规模受限的情况下,这类新品种将会给基金业带来新增量。

信托业:

向主动管理转型

资管新规落地满周年,信托机构开始向主动管理转型发展,挖掘细分市场机会。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9年一季度,投向其他投资类信托产品的资金占比达到57.25%,排名第1位,继续维持上涨趋势。2018年以来,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和资产证券化等信托创新业务产品数量不断增加。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称,从规模看,信托行业资管规模因通道类业务缩减,信托机构开始转型为以资产管理服务为主,从趋势看,伴随资管新规落地,我国信托机构将回归信托本职,积极探索新发展方向,加强新客户、新产品和新业务模式开发。

百瑞信托研发中心研究员谷晓明称,信托机构在牌照、资金、品牌等方面占有优势,可以为各类金融机构解决资产资金的匹配难题,一方面为委托人获取稳定的资金回报,另一方面为稳健经营的消费金融公司提供良性的资金支持。除了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服务外,信托机构也着手打造自己的消费金融业务闭环,提升自身在消费金融领域的风控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

当前,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多家信托公司的转型重点之一。谷晓明认为,和其他机构相比,信托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势在于其资金来源途径较广、业务模式灵活且效率较高,能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为其设计产品并快速放款。

此外,随着资金信托新规即将落地,公募信托业务将是信托的又一发展方向。中国信登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末,信托公司发行特色产品的初始募集金额占产品登记总规模的42%,在总体业务规模中呈上升趋势。其中,资产证券化领域2018年前3季度整体规模保持一定程度增长,与2018年一季度相比,2018年三季度增幅达到12.22%。慈善信托在2018年三季度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涨幅在20倍左右。此外,2018年2月份以来,QDII信托、消费信托的登记数量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25家获得QDII业务资格,18家获得投资额度,标志着信托未来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将有所提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