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港澳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粤港产业融合势头正强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 杨
从每年都在增加的广九直通车班次到粤港基建工程,随着内地与香港人员交流愈加频繁,越来越多连接粤港两地的工程落成。这些工程,极大地加强了粤港两地之间的联系,为两地人员往来提供便利。图为在香港红磡火车站,搭乘广九直通车的旅客抵达香港。(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粤港两地共生共息、合作并进,产业融合正加快升级——贸易结构更加均衡、技术联合日益强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粤港两地正携手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发展。

近日传出消息,连接粤港两地的铁路20年间运客共达10亿人次!

广九铁路是粤港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黄金线”,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许多经由香港的境外资金不断涌入珠三角,香港传统产业纷纷北上,促使广东省GDP长期领跑全国。如今随着铁路客流组成的变化,粤港两地产业融合加快升级步伐,携手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发展。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香港是广东省第一大进出口市场,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粤港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贸易结构趋于均衡,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粤港贸易规模从1997年的2797.9亿元攀升至2016年的1.2万亿元,年均增长8.1%。

今天,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更为粤港融合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不同城市的优势资源一定要整合起来互相利用、错位发展,人才流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要对接起来。”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说。他认为,资源互补、强强联手,能够将粤港澳地区从“世界工厂”升级打造为“世界市场”。

加工贸易仍是主要贸易方式

在东莞市常平镇,有一家擅长做高科技玩具的龙昌玩具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机器人、遥控车等玩具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研发的特色产品“教育机器人”服务于国内外超过2000所学校,被东莞市政府确定为首批“三同”即与国外销售的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试点企业。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拥有53年历史的香港龙昌集团上世纪80年代在东莞所设的生产制造工厂,属于首批来大陆投资的港资企业。2004年成立至今,该公司经过自主创业、政府引导、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成为享誉全球的智能玩具研发及制造商。

龙昌玩具是港资加工贸易企业在广东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谈到粤港贸易的主要特点,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工贸易始终是粤港贸易的最大贸易方式。从1978年港商张子弥在东莞虎门镇建立我国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太平手袋厂至今,广东的加工贸易企业从少到多,由弱变强。尤其自香港回归以来,广东大力引进外资与港资,近20年粤港加工贸易年均增长6.5%,进出口规模由1997年1885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6221.9亿元。

不过,加工贸易占内港贸易比重已由20年前的67.4%逐步降至50.7%。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像龙昌玩具一样,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由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向高端的研发、服务型企业跃升。比如在加工贸易大市东莞,该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市5517家加工贸易企业中,36%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32%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其中,许多港资企业表现亮眼。

虽然外商投资企业作为粤港贸易的最大主体,长期以来占据半壁江山,但广东海关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差距正逐渐缩小。20年来,民营企业以年均22.9%的较高增速,成为推动粤港贸易的主要力量,进出口从90.1亿元增至4561.8亿元,比重持续由3.2%增至37.2%。

粤港贸易的另一个可喜变化是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近20年,广东省对港机电产品出口以年均14.3%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对港出口比重由30.2%增至77.1%,在对港出口主要商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期,对港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基本保持在1000亿元规模。

粤港两地协同创新趋势形成

只需在手机安装一个App,通过界面选择需要连接的机器人,机器人的状态信息便会显示在手机上,由人进行操控。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对控制器核心技术的掌握所研发的这一实验性安卓平台,一亮相便获得业内人士纷纷点赞。

2011年落户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的李群自动化,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领衔的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技术国际研究团队创办,短短几年便成功开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工业机器人及配套产品,应用于“珠三角”诸多制造企业。“李群自动化成立那一年正好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起始之年,我还在香港科技大学读李泽湘老师的博士,当时,实验室里的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大家都希望自己所学能够有益于国家发展。”李群自动化创始人石金博回忆。

李群自动化的落地生根,是粤港融合发展成效的生动反映。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粤港两地强化技术联合、创新联动,有效拓展了未来经贸合作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香港科技产业以商业化、应用和工业工程为主,形成了多个由本地及外资科技企业组成的集群,目前很多全球知名科技公司在香港营运,华为也在香港设立了科研部门。国家科技部数据显示,2015年,以合同金额计,香港是内地技术进口第十大来源地;以技术进口合同数量计,香港位列第四位,仅次于新加坡、美国和德国。当前,香港科技业者与广东同业关系密切,粤港两地的创新协同趋势已经形成,在医疗器械、可穿戴设备、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正在不断拓展,为两地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添动力。据香港方面的统计,2016年,内地分别占香港高科技产品进口的52%及出口的63%。

不仅科技联动日渐紧密,粤港的分工模式也不断细化,推动两地产品贸易规模同步提升。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2016年,60%的转口货物原产地为内地,而54%的出口以内地为目的地,主要表现在电子、珠宝首饰和纺织服装业。以电子业为例,得益于自港输入的电子零部件供应保障,香港及全球电子制造商不断进驻内地,内地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而2016年香港该类商品出口值中,来自内地的出口值所占比重也高达63.2%。以珠宝首饰为例,尽管目前高附加值工序依然在香港进行,但香港生产商已逐渐将制造活动转移到深圳、番禺等地。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香港先进的设计理念、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深圳为起点,逐渐向内陆传导,粤港产业合作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海关数据显示,广东以外的内地省市对港贸易占内地对香港贸易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33.5%提升至2016年的38.9%。

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大提升

清晨8点,一辆粤港两地牌大货车缓缓驶进南沙保税港区物流区入闸口,随着绿色的“放行”大字出现在LED显示屏上,入闸口的栏杆徐徐升起,车上的电子关锁自动解锁。“这批货是今天凌晨抵达香港机场的,直接装车运来广州南沙,只花了几个小时时间。”货车司机陈师傅介绍。

这种新型物流模式是广州海关在南沙自贸区创新推出的“粤港跨境货栈”模式。据介绍,香港国际机场作为重要的航空物流中心,与“珠三角”地区的物流往来十分频繁。“粤港跨境货栈”的开展,实现了香港机场与南沙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之间一站式的“空陆联运”,相当于将香港空运货站货物的收发点延伸至广州南沙,大大便利了两地的物流对接。去年至今年5月31日,广州海关已办理“粤港跨境货栈”报关单999票,货值约5819.7万美元。

近年来,粤港海关围绕《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扎实推进各领域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优化粤港营商环境,促进粤港经贸往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快速通关对接方面,除了“粤港跨境货栈”模式,同样为粤港两地企业津津乐道的,还有去年粤港海关共同推行的“跨境一锁计划”。该计划实现了内地海关的跨境快速通关模式与香港海关的“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对接。目前,在港已成功覆盖香港国际机场和葵涌货柜码头等12个主要清关点,在广东涵盖广州和深圳的机场、码头、跨境电商园区等32个清关点。该模式使得车辆在口岸海关停留时间由半小时左右减少至5分钟以内,可为企业节约超过10%的货运成本。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粤港海关深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针对海运、汽运、邮递快件渠道跨境运输侵权货物。据统计,2016年粤港海关共开展4次联合执法行动,行动期间,广东方面共查获侵权货物27.8万余件,严厉打击了知识产权侵权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外贸营商环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