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导游形象,更重要的是提高导游职业准入的道德门槛和职业素养
国家旅游局日前通报了中秋期间发生的3起“丑陋导游”典型案例,包括2例“辱骂游客、胁迫游客消费案”和一例“诱导欺骗游客消费案”,再度把导游推上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毫无疑问,导游的不文明行为让游客“深恶痛绝”。一些旅行社为了招揽游客,团费价格是一降再降,甚至出现了零团费、负团费的旅游产品。不过旅行社从来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俗话说堤内损失堤外补,旅行社只能通过游客在购物环节购物后获得商家的回扣或提成得到补偿,导游也因此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为惩戒导游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已有1名旅游从业人员被列入“黑名单”。除了制度的约束,文明旅游更需要自律、自觉,如果每一位导游都能使文明旅游成为根植内心的修养,并外化于坚定的行动,那么游客在旅行途中一定能遇上最美丽的风景,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旅游,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果导游无视规则,甚至任性妄为,不尊重他人,那么留给游客的便不会是“美好的回忆”,很有可能成为“深刻的教训”。这不仅伤害了游客的权益,同时也严重影响到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导游是服务,也是一门艺术。一名合格的导游除了要向游客提供介绍景点、安排行程和食宿等服务外,其实还承担着传播文明旅游的时代重任。记者注意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的旅游已不仅是单纯的观光游,还是开阔眼界、获取知识信息的门路,也是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途径。游客对出游的高品质期待,决定了对导游职业素养的高要求。因此,挽救导游形象,更重要的是提高导游职业准入的道德门槛和职业素养。
导游工作独立性较强,经常远离领导和同事的监督,非常需要注重个人的精神修养。只有这样,在各种不良诱惑面前才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作为一名导游,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因为导游的情绪变化会直接通过表情传递给游客,并使他们受到感染。此外,导游还应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以及国情、风土人情、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既然选择了导游这一职业,就要有将职业当事业干的决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与知识文化水平。只有这样,导游才能以良好的职业素养、优质的服务态度导引游客享受旅行,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