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蕉蘸盐 北马滋味
□ 张 頔

香蕉蘸盐这道“硬菜”依然位列众多补给之中,只不过“风光”不再

如果有人说吃香蕉的时候要蘸着盐吃,你会有什么反应?当笔者上周末站在北京马拉松的起点准备出发时,听到周围跑者这么说之后,第一反应是,“这能好吃吗”。“好吃吗?能吃着就不错了!”周围几个跑者异口同声。

看出笔者身上浓浓的菜鸟气质,几个跑友立刻七嘴八舌描述起来。大体的意思是,在马拉松42.195公里漫长的过程中,跑者会流失大量的能量和体液。香蕉和盐是补充能量最有效的食物,因此为了节省时间,一般都一同下咽。此法虽简单粗暴,但直接有效,堪称北马“第一硬菜”。并且由于参赛选手有3万多人,往年的北马,这道“硬菜”经常供不应求。

不得不说,这两年马拉松确实火了,几个数字就能证明,2010年全国的马拉松赛事只有13场,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飙升到134场,5年间增长了近10倍。今年仅上半年各级别赛事已经过百。究其原因,这当中既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也有各个城市、各种企业借举办马拉松赛事推广自身的考量。

以北京马拉松为例,创始于1981年的北马,直到1996年第16届比赛时,参赛人数也只有1000余人。而今年的北马参赛者有3万多人。而且这3万多人还是在报名的6.6万人当中抽签产生的幸运儿。在这个跑马拉松都要摇号的年代,众多像笔者这样头回参赛的跑者,担心的不仅是能否在6小时15分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更苦恼于能不能抽中一个珍贵的参赛名额。

而随着赛事举办数量和参赛人数规模的飞速增长,赛事服务和保障的水平也急需迅速提高。其实除了香蕉蘸盐这道硬菜是头次听说外,笔者对北京马拉松往年的诸多“传说”也都有所耳闻。“厕所少导致参赛选手长安街边‘尿红墙’”“沿途补给严重不足”“混乱的赛后领物流程”等等。

不过亲身参与了今年的北马,笔者和众多参赛跑者都切身感受到了赛事服务水平的提升:“尿红墙”的奇景近乎绝迹,因为沿途光移动厕所站就多达17处;赛前赛后存取物品方便快捷,因为志愿者人数多达6000人;本届北马也没有发生跑者猝死的不幸,因为有救护车和移动医疗保障人员全程随行。

值得一提的还有沿途的补给点,不仅数量多而且补给种类丰富,除了水和运动饮料,还有盐丸、能量胶等“高大上”的高端补给。赛后和其他跑者交流时发现甚至有跑者还吃到了应景小月饼。而香蕉蘸盐这道“硬菜”依然位列众多补给之中,只不过“风光”不再。出于好奇,笔者还是在比赛途中品尝了一下: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唇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