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异魔鬼城
□ 陈 颐

魔鬼城不光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独特,就连历史文化积淀中都有那么多神秘的传奇

火一般毒辣辣的太阳当空照,炙烤着戈壁滩大漠天地。这一天,我开车从哈密市区驶向西南方向的戈壁,那里有一片神秘所在——哈密雅丹“魔鬼城”。

穿越亿万年的时空,这里埋藏着一个遥远的史前文明世界。记述唐玄奘西行求法事迹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用“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描绘其流沙漫漫、荒蛮可怖的景象。然而,这里却是繁盛千年的丝绸之路中道和北道的必经之地。

“雅丹”,维吾尔语里意思是“陡壁的山丘”。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等在罗布泊考察时,采用这一称呼,从此“雅丹”成为这种地貌类型的专有名称,世界通用。据目前所知,哈密雅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翼龙化石埋藏量最大、最具观赏价值、地处丝绸古道、唯一发现人类居住遗址的雅丹地貌群落。

“魔鬼城”名字最早来自乌尔禾,经常放牧路过的蒙古族人叫它为“苏鲁木哈克”,意为“魔鬼住的地方”。很巧的是,哈萨克族牧羊人叫它“舍伊坦克尔希”,翻译出来也是“魔鬼住的地方”意思。三语同义,各族公认。

当汽车进入“魔鬼城”,眼前陆续出现雅丹地质群落,好像是一座座废弃的古城,气势磅礴。自称“野导三郎”的朋友曾多次来“魔鬼城”摄影,他说,这是最后的雅丹地貌,它已经进入中老年期,再往深处才能看到年轻的雅丹地貌。飞沙走石从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吹来,这里年降雨量26毫米,蒸发量3600毫米,日照3680小时。

一脚踏入“魔鬼城”,热浪袭来,烤得我脸上滚烫烫的。“魔鬼城”内的常驻“居民”以千姿百态的风姿迎接着我,有些酷似城堡、殿堂、佛塔、人物,禽兽,形态各异,令人震撼。鬼斧神工,地设天造,诡秘莫测。在“魔鬼城”,我的鞋子很快遭到彻底打击,滚烫的粗砂砾在我行走不到几十米,就晒化了鞋后跟,这是“魔鬼城”向我发威吗?

亿万年间的风沙雕琢,哈密雅丹呈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囊括了雅丹地貌的不同发展形态。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土丘是雅丹典型的衰亡阶段,接下来它的特征就将消失,成为一片戈壁;上小下大的造型各异的是雅丹的壮年阶段,也是目前哈密雅丹的主体部分;而沟槽则是雅丹发育的初级阶段,随着风蚀作用的加强,它会变得支离破碎,成为“新生代”的雅丹。在瞭墩南雅丹区,遍布极似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砂岩溶洞,为雅丹地貌所罕见,散发着神异之美,引人无尽的猜想,它的成因尚待探究。

哈密雅丹地貌的“魔鬼城”是怎么形成的呢?大约4亿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又大约过了1.5亿年,古天山隆起,大海逐渐退去。在大约距今1.4亿的侏罗纪时期,这里森林茂密、湖沼遍地、恐龙繁生、生机勃勃。

岁岁年年,换了人间。如今的哈密雅丹风景区(魔鬼城)以艾斯开霞尔古驿站为中心,景区分为东西南北四大景区,景区又分为6滩16景。其中一处叫瀚海神龟,就因其地形酷似一个扬天侧望的神龟。道光二十六年,《哈密志》记载:“鳖盖梁在天生墩东,沙土生成,具形宛如龟,首尾俱全。”可见我国在清代就对雅丹地貌有详细记载,不过当时不叫雅丹地貌,而称为“天生墩”。

在“魔鬼城”的戈壁大道边,经常能看到一堆堆的大石头,这些石堆是古丝绸之路的原始路标,又叫阿拉伯石堆。古代过往商人和牧民在长途跋涉中由于风沙较大,往往走过的路就被沙石掩盖。为了能把路线保留下来,商人们便把石头堆成堆作为路标,标志着自己曾经从这里走过。年复一年,丝绸古道上就保留下了无数这样的原始标记。一堆石头表示前面有路,两堆石头则表示前面是岔路口,岔路口中间有一堆石头表示前进方向。三堆石头表示前面道路很好,有水有人家。有些石堆还有不同的含义,在一大堆大石头周围摆一些小石头,说明此地不太安全,小心有强盗。真是生活中处处有智慧。

哈密“魔鬼城”,在这广袤的戈壁上还有多少传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