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吸引观众注意的是一批张大千在不同创作阶段所留下的粉本
6月,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推出的首个特展,即为“倥偬的乡愁·张大千”美术作品展。
这次展览上,张大千嫡传弟子孙云生之子孙凯,特意从台湾带来多幅张大千的粉本珍藏以及数十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据孙凯介绍,虽然张大千的画展已经举办过多次,但这次的展品均是首度面世,有着很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展品陈设分为三大板块,一一对应张大千半个多世纪创作生涯中的三次飞跃:从早期师法古人的具象临摹,到敦煌归来以后风格大变,在师法自然中开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印象画派之路;再到晚年旅居海外,萍踪三十年,与毕加索等人深度切磋之后,画风大开大阖地进入到泼墨重彩的抽象艺术领域,布局雄厚、用笔恣肆——三步跨越横亘历史,张大千于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泼墨无一不精,海纳百川,熔中西方美学于一炉,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艺术发展之路。
在展览现场,除了张大千一些代表作品和其收藏的古人画作以外,最吸引观众注意的,是一批张大千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所留下的粉本。
所谓“粉本”,是指中国画中施粉上样的稿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长的渊源传承。清代画家邹一桂曾说: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也。了解一位画家,往往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研究他的画稿。这对于中西画家都很适用,如同毕加索的手稿揭示了绘画中的许多秘密一样,通过张大千的“粉本”,也能具体地看出其画作风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张大千早期对石涛、老莲、伯虎等古人的摹古,由明清上溯到隋唐,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曾传为当时之美谈。此次展览,将石涛等著名画家的原作图片与张大千摹古的粉本一一对应展出,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穿越到张大千当年的画案前,看着他是怎样凝神分解原作的精妙,再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博采众家之长地运用到自己的笔下,终成蔚然大观。而我们作为仰慕中国绘画文化的观众,如同张大千当年拆解古人的笔法一般,又得以参悟张氏落笔的奥妙,这种三重时空中的艺术鉴赏之美,使人不禁如痴如醉。
展览现场,睹画思人,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大千浓浓的思乡情愫。出生于四川内江的他,一生漂泊来去,晚年更是旅居海外,叶落归根之情,历久弥深。曾有人辗转从成都带给他一包故乡的泥土,他捧土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中不由感叹:“看山还是故乡青。”1968年,他曾作《长江万里图》,自灌县至崇明,将他梦魂里的万里江山收于一卷,满纸激情,是他一生极为珍贵的代表作。在展厅的末尾处,是一幅张大千的巨幅照片:晚年的他白须白发,孑然伫立在异国他乡,向着远方久久眺望不已,而脚下灿烂盛开的,正是他走到那里都不忘种植的鲜艳杜鹃,这代表着故乡蜀中的花朵。
☞
主题:张大千美术作品展
时间:2016年6月11日至2016年9月11日
地点:成都市博物馆
看点:作为新博物馆的开馆特展,此次展览揭示了张大千的画风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