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刊亭的味道
□ 王 晋

报刊亭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也是传播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阵地

还记得读大学时,校门口的报刊亭是道美丽的风景。每到月初,几个闺蜜会一次次跑到报刊亭前,寻觅自己最喜欢的期刊。她如约而至,像个美丽的姑娘,落落大方,气质脱俗,在众多报刊中亭亭玉立。有时,还会有意外之得,一些新报刊、图书不期而至,引得众生倾倒,抢购到一本热门的图书,那种满足感历久弥新。

考研来到了北京。在这个文化古都,书店、报刊亭是书虫们最喜欢的地方。散步时去报刊亭,寻找自己一直追捧的报纸杂志,找到了“不亦快哉”,没找到继续耐心等待。尤其是在年终岁尾,有些报纸的年终特刊制作精良,必须要赶早才能买到。时至今日,几次搬家,多次“断舍离”,但厚厚一摞文学杂志至今没舍得扔。因为,在这些杂志里承载着我们追寻梦想的文化情感,蕴含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随着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迅猛冲击,报刊亭的日子每况愈下。读书读报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在手机、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变。报刊亭普遍遭遇经营困境,一些报刊亭主开始卖冷饮、电话卡,“堤内损失堤外补”,日子会好一些,但确实不太景气。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报刊亭被拆除的新闻。“救救报刊亭”,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也提出了不少建议,但各地的办法并不多。

最近,上海市静安区出现了升级后的东方书报亭,三块超大触摸屏,内设WiFi服务、移动充电电源……亭子内部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销售和办理业务区域,营业员在这个区域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另一区域立着两块电子屏,其中一块滚动展示快寄、海淘屋等邮政新业务,另一块互动屏则为读者提供交通、票务、旅游、付费、招聘等查询。问世18年的东方书报亭曾经历过辉煌和赞誉,也曾一度陷入徘徊沉寂,“华丽转身”后的书报亭因为“高颜值”、多服务得到了市民点赞。

与变身为便利店相比,搭上互联网快车、增加文化服务这条路子我觉得更靠谱。比如增加文化演出票务、展示最新的博物馆展览信息等。遗憾的是,“文化北京”、“书香北京”的建设推进了很多年,但在这个文化古都,百姓身边的报刊亭业务还非常单一。

留住报刊亭,因为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是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也是传播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阵地。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设施,报刊亭承担着为民、便民、惠民等重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仅不应该苟延残喘,还应该多建、建好,让报刊亭焕发新的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