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传记 认准人
□ 耿稼壮

自传传记是传主灵魂品格的展示,也是写作者心灵和素质的曝光。这里关键还是一个字:人

青春少年的时候,就喜爱读名人传记一类的书籍。当时年少幼稚,以为凡登上报刊和印刷在书本上的白纸黑字,都是真实可靠的,毫不怀疑。

随着年龄增长,眼界渐宽,对名人传记也就有了比较鉴别。发现有的传记中某些事实不确,有硬伤;有的写作上添枝加叶,画蛇添足,花里胡哨,叫人觉得华而不实;有的溢美之词泛滥,有隐恶扬善之嫌。尽管如此,也没有动摇自己对传记的钟爱。

后来文革结束,久受压抑的人们扬眉吐气,有话要说,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纪实实录类文章,传记书籍也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不少新出版的传记和修订重版的传记,以鲜为人知的事实和深刻独到的见解,成了揭批“四人帮”罪行、为生者逝者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新证。其中也有个别失实不确的,但总体上是受读者欢迎的。

正如因为黄金可贵,就有了镀金;珍珠可贵,就有了鱼目混珠。一段时间里,在政界商界文艺界,就有人自己动手或请高手代笔,出自传出传记出生平实录,一批带着五颜六色的泡沫的自传传记类书籍、文章涌入书市。有的文化人敏锐地嗅出商机,或托人情或主动上门请求为名人写实录写自传。在他们的生花妙笔下,实绩平平者甚至身有劣迹者,也伟大起来;演过几部电影几集电视剧的小演员,也成了明星甚至巨星。一时间光怪陆离,让人啼笑皆非。

此风一起,理所当然地遭到社会良知的鄙弃和抵制,有两位著名的老太太意见颇具有代表性。一位是老演员赵丽蓉,曾有人劝她出传记,并请来高手为她代笔,她拒绝了。她说,谁不知道自传是专拣好听的说,把自己说的好话印成书,弄到大街上去卖,那多丢人!观众能在心里记住咱,不是更好吗?另一位老太太是电视人、企业家靳羽西。有人问她,为何不出自传?她反问道,你见过说自己坏话的履历表吗?她接着说,自传说穿了就是自己拍自己的马屁,我不想拍自己的马屁,这样活得轻松自在。两个老太太自爱自重不随波逐流的人格,为人的尊严和潇洒,都令人肃然起敬。

自传传记是传主灵魂品格的展示,也是写作者心灵和素质的曝光。这里关键还是一个字:人。

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回望历史,传记领域的事也能看得更明白些。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是极为重视人。从帝王将相圣贤文人到乡间百姓,都习惯议论人评价人,都喜欢指导人们怎样做人处世。帝王将相为长治久安计,利用国威钦点旌表名人,为他们树碑立传;文人学士动脑动笔,为圣贤名人写传;既无权势又不能动笔的乡间野老,做个本分的不亏心的人的想法是有的,谁想到写自传或请别人写传记?但他们对自己心中的好人名人,依然念念不忘、口口相传。在这样的氛围中,有的人好名孽根未除,自己动手或请高明代笔,写自传写传记,以求流芳百世;有的志存高远,醉心事业,不求闻达,对自传传记视若轻烟淡雾;有的饱学之士耿直正义,愤世嫉俗,为他们眼中的正人君子提笔相助留下传记。如此,自传传记园地里草苗争长、鱼龙混杂,想留名的也许留不下,不想留名的也许名垂青史,耿介之士的书写也许传诸后世为人感叹。经过历史公正的检验和大众百姓的严格审视,一批优秀的自传传记就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无声地一代又一代地滋养着激励着国民,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国民精神食粮中正宗的不可或缺的主粮之一。

因为喜爱,所以期盼。当下应该是涌现优秀自传和传记的时代。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新中国成立近67周年,改革开放近40年,有多少风云人物照亮时代,有多少丰富的个性等待开掘!真值得有社会责任感的写作者去精益求精地为他们著书立传,为当今为后世留下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精神,记录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滋养激励中华儿女奋然前行,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