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方晓风:
好作品要经得起生活检验
梁 子

近日,第七届筑巢奖作品征集全面启动。自本届开始,筑巢奖组委会启动一系列改革之举,致力于打造中国版“普利兹克奖”。这一变革引起了设计界人士以及媒体的关注和讨论。筑巢奖的变革为何有如此影响力?它又是因何而变、为谁而变呢?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方晓风对此有着长远的思考和规划。

在方晓风看来,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并不缺少奖项,但需要的是真正能够得到认可同时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奖项。方晓风认为,筑巢奖应该更朴实一点,回归设奖初衷,更专注于扶持青年设计师,在设计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做真正“雪中送炭”的奖项。

“设计必须是实用的东西,从方案到施工完成应该是个完整的过程,不仅是审美表现,也包括技术实现。”方晓风说。本届筑巢奖排除了方案类作品和表现图,要求提交的内容必须是已经完成或在建项目的实景照片,同时设计不应该只是设计师呈现他个人的理想和理解,而应该由设计师跟业主共同完成,业主的需求、使用功能也应该受到尊重。

客观地说,任何设计师的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瑕不掩瑜,优秀作品至少要在专业层面上经得起讨论。为此,本届筑巢奖增加了评委实地考察的环节,方晓风说:“因为对作品的评价只有在实地才能够进行,经得起考察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它的背后一定有好的设计构思,有站得住脚的东西,经得住专家评委的深入剖析,经得住专业媒体的全方位解读。”

在许多欧洲国家,设计早已融入生活,设计师也普遍具有较好的设计观。然而,部分国人在认识上尚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设计是张扬、是表现。实际上,设计有它朴素但深刻的内涵——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据记者了解,本届筑巢奖在类别设置和评选标准上进行了调整,选择住宅类作为重点,在“商品房/公寓”类下设置普通户型、小户型和养老保障性住房,旨在引导设计师更关注住宅类产品,更关注民生。方晓风说,希望通过好的作品对大众有所启发,引导正确的生活价值观,用设计呈现价值,用作品引导大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