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阳:创新改革好戏连台
本报记者 孙潜彤
沈阳利用航空产业技术优势,积极创新发展民用航空产品。图为沈阳浑南新区民用飞机生产现场。
本报记者
孙潜彤摄

列入国家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的辽宁沈阳市,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率先发力,当先锋打头阵,迈入创新改革密集区,重磅举措相继上演,好戏连台。

沈阳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纲领性意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试验方案,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为目标,明确了建设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探索国企改革新模式、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等7项重点任务。沈阳市市长潘利国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既是机会,也是考验。沈阳要努力使创新成为城市基因,催生老工业基地厚积薄发的内在动力。”

重磅举措一,智慧牵引制造升级。以传统企业沈阳机床推出世界首款智能机床为标志,沈阳3500多家骨干企业,开始大规模地动能转换,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设立规模达100亿元的振兴发展基金,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沈阳机床“i5”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和引导作用。沈阳还发布了《制造业智能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8年年底前,完成包括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等在内的100户企业的智能升级。对企业具体的智能升级项目,沈阳市将给予政策支持。智能升级项目的补助将按照年度实际投资金额的20%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采购本地机器人、智能机床等制造成套装备和系统集成应用软件的,按实际发生的采购价格30%另外给予补助。此外,智能升级诊断和方案编制费用按照市本级财政60%,区、县(市)财政20%,企业20%的比例分担。

重磅举措二,创新之举护航创新。沈阳远大科技园的一栋栋漂亮小楼里,正酝酿着一个个可能震撼市场的科研成果。沈鼓集团总经理孔跃龙表示,大胆鼓励并维护科研成果收益权,就是保护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最近,沈阳市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政策,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水平;设立全面创新改革资金,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全面创新改革责任豁免”制度,切实为勇于创新者消除后顾之忧。设立多层次投资基金,扩大政府创新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支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沈阳转化和产业化。在沈阳浑南高新区,今年前4个月机器人、航空、IC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25%、23%。

重磅举措三,断腕改革破除樊篱。科技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等多项重点领域改革正在向深水区推进。政府权责清单向社会公布,累计取消下放行政职权1089项,行政职权精简率达到61.7%;沈阳市统一办公平台和网上并联审批平台正式运行,行政效能和审批效率明显提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放开企业投资权和资产处置权,制定一企一策改革方案;创新国资创投管理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国有创投企业建立跟投机制;去年以来共出台75项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减免企业费用20多亿元。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耿洪臣说:“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中,沈阳凭借雄厚的制造业背景,最有希望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取得突破。”

沈阳市明确创新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将沈阳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创业创新要素集聚区、开放合作创新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创新创造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国家区域性创新中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