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钟华林报道:4月19日,记者在四川芦山县龙门乡王家村见到舒昆禹老人时,他正从外面返回家中。77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步履稳健。
3年前,在“4·20”芦山地震当天傍晚,记者在王家村看见一位老人在废墟间往来穿梭。他从怀里掏出一根根蜡烛,一边发给大家一边念叨:“这日子怎么过啊!”这位老人就是舒昆禹。当时,他指着路旁的残垣断壁忧伤地告诉记者,这里就是他们祖孙三代10口人居住的地方。
3年后,当记者再次见到舒昆禹时,他连说了3个没想到:“没想到恢复重建会这么快!3年来,家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两个儿子分别盖起了楼房,共有400多平方米。在2015年春节前,我们全家搬进了新居。没有政府的帮助,哪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舒昆禹老人一家的变化是“4·20”芦山地震灾区3年恢复重建的真实写照。
由于王家村靠近震中,这里的灾情十分严重,仅倒房户就有782户。如今,这些居民已全部搬入了新居。不仅如此,借助灾后重建的机遇,为了让村民今后有更多收入来源,村里决定加快产业调整进程。村委会主任宋永东说,通过土地流转,全村新种植600多亩猕猴桃,丰果期亩均纯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村民收入将大幅增长。
3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灾区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重建家园。截至今年3月底,重建规划任务基本完成,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统计,9.3万户农房重建已于2014年底全部完成,3.5万户城镇住房重建于2015年底全部完成。其中,通过政府“兜底”,625户特困户在2014年春节就搬进保障房,4482户困难群众在地震一周年全部入住新居。此外,四川还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重建,1095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工1053个,建成了一批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3年来,在加快产业重建方面,四川充分考虑到芦山、天全、宝兴等重灾区的特殊情况,在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兴建了芦山产业集中区等4个重点工业产业园区;规划的214个产业重建项目中,已完工186个;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152个,63个项目建成投产;建成思延现代生态农业园等5个农业示范园;新建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基地46万亩。以雅安市为例,他们重点打造了大熊猫文化等旅游品牌,去年旅游收入达152.3亿元,比震前增长近一倍。
此外,四川为地震灾区规划实施了一批交通、水利重大项目。川藏铁路、雅康高速动工开建,国道108全线通车,新建和改扩建干线公路613公里,这些基础设施为地震灾区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