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猜千年丝绸之路运过哪些蔬菜,好玩的同时让人体会历史变迁;植物种在地下,利用充足空间提高产量数十倍;自家厨房成菜园,四季蔬菜随摘随吃……日前,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北京昌平草莓博览园开园。
“本届嘉年华加入了更多科普、互动活动,设置了200个互动体验项目,市民能近距离地感受到农业科技的魅力。”北京农业嘉年华规划建设部部长刘正雄告诉记者。
“妈妈快看,用柿子椒搭的假山!”
“这些苹果好漂亮,是真的吗?”
“那个葫芦比西瓜还大!”市民张女士一大早就带着女儿来到了嘉年华现场:“听说今年新增添了很多亲子互动的环节,所以带孩子过来体验体验,了解一些生活常识的同时增强一下她的动手动脑能力。”
丝路画卷、微笑的茄子、洋葱头历险记、约翰逊的番茄、“姜山多椒”、西柏坡……在“丝路蔬语”馆,记者看到用豆类、椒类等农作物拼饰而成的各种创意景观,形成了一道道故事性、趣味性、创意性很强的美丽风景。很多市民在合影留念之余,都不住赞叹都市观光农业竟能如此好玩、高端和精致。
看完了创意,市民还可以感受科技带来的改变。在“楼宇农业”馆内,记者看到了很多生活中少见的设施,一块又长又薄的塑料泡沫板上,每一个小圆洞上都种有一棵被海绵吸附着的菜苗,绿油油的,娇小可人。走近一些,笔者发现菜苗下没有土壤,只能听见缓缓的流水声。只靠这些板子,菜苗们是如何长大的?掀开板子,场馆技术负责人魏华农为记者解开了疑团,“全自动叶菜漂浮设施”形成微小倾斜度,用来促进水的流动,再辅助一个泵机可使水循环流淌,“一棵菜从种到收,只需400毫升的水量,这仅是传统农业大水漫灌所需水量的十分之一”。
诸如此类的技术还有很多,旋转追光垂直栽培技术、潮汐式灌溉循环节水利用技术、空中栽培技术、海绵密植栽培技术以及高大上的“互联网+”改变农业生产、供销、包装物流过程的技术,都等待着市民去一一挖掘。掌握了这些技术,无论是在家中、在办公室,还是在楼宇内,市民都可以变身现代“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