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只能是补漏于万一,未必能从根本上产生作用
关于教师有偿补课的问题,最近又被媒体炒得纷纷扬扬。教师有偿补课,历来被人诟病,有关部门也屡次下文禁止。但往往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但始终禁绝不了,而且大有进一步发展之势。究其原因,哪怕是被迫的,也是愿打愿挨:教师要靠补课赚取额外收入,家长要靠补课提高孩子成绩。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这是一种极难杜绝的存在。
其实,相比专业教师的补课,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许多另类性质的补课。如今,许多教育外围的人士,看到了补课这一块大“蛋糕”有利可图,不需要经过任何部门的同意,也不需要办理任何证件,只要租一个地方,拉几个人,摆几个桌椅,就能成立一个小型的补课场所。借助小广告的效应,有需求者纷至沓来,他们的低成本运作赚得钵满钵盈,却加剧了补课市场的乱象。
教师的补课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只是个别孩子,辅导就有了针对性,一些孩子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予以解决。教师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但能够帮助孩子解决知识上的问题,而且在方法、心理等方面也能进行必要的指导。大部分教师受职业道德的约束,注重自己的社会影响和声誉,补课比较尽心尽力,也能够基本满足孩子对知识和分数的渴求。虽然据说有故意留下内容上课不讲,逼迫孩子课后补课的,但这样失去良知的老师毕竟是少之又少的。
那些杂七杂八的社会性质的补课呢?他们就不是这样了。负责一些的,高价聘请学校一线教师或者退休教师“打工”,他们坐收渔利;不负责任的,则低薪招聘一些正在上学或待业的大学生,有时甚至是其他一些“通晓”某门功课的社会人员,来进行补课。相比教师,他们收费一般都比较低廉,对于一些收入偏低却苦于孩子成绩不好的家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样的机构,不必在乎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也不必在乎社会影响和学习效果,单纯地以赚钱为目的:大多只是像模像样地针对学生的作业、考试展开指导和大量的练习,学生的补课与思维、方法、习惯等无关,倘若成绩仍然不行,有的是理由。说到底,只顾利益,不讲效果。这部分学生不满意离开了,还可以另打广告再招学生,注重的是短期效应。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闻风而来的家长付出了金钱而没有收获,更糟糕的是,耽误了学生的时间,耗费了学生的精力,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误导了学生的方向。
家长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补课机构,当然是出于对孩子提高成绩的期盼。也有的家长因为自己太忙顾不上照管孩子,有的是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借助于“专业人士”帮忙,有的则纯粹属于病急乱投医。殊不知,这样的机构正是利用了家长的盲目心理,结果也往往是事与愿违。
成绩的取得,主要还是要靠在学校的学习,还是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习惯入手。补课,只能是补漏于万一,未必能从根本上产生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是否补课这件事上还是需要谨慎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