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人问津的冰点到火遍大江南北的沸点,马拉松已然成为全民热捧的运动方式
当下,国内哪项赛事最火爆?不是中超,不是CBA,是马拉松。11月8日这一天,全国就有4个全程马拉松赛事和2个半程马拉松赛事举行,超过7万人同时开跑。而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竞赛日历,11月内还有19场马拉松赛事将在全国各地进行。
从少人问津的冰点到火遍大江南北的沸点,马拉松已然成为全民热捧的运动方式。参与者通过几轮摇号才能获得参跑资格、无论几线城市甚至高原地区都忙着设计如何“上马”、运动品牌也将融入多场赛事列为全年重点项目……这些其实都在说明,如今的马拉松赛事已能产生多重利好,我们不妨从小到大细细说来。
对普通跑友来说,马拉松既是一种时尚健康的健身方式,更是一个有态度的运动。尽管它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路就在那里,距离就是那么长,朝着终点撒丫子跑就是了,但在这种长距离的机械运动过程中,只有自己可以说服自己,去超越一个个生理极限,享受自身潜能被不断挖掘的快乐。就像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的一样:“孤独的运动,要靠天性的契合,内心的热爱,严格的纪律性才可以坚持始终。”
多酷,人生不就是这样的一场马拉松?
对举办城市来说,马拉松赛事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可以带来丰厚回报。参赛者的吃、住、行会大幅拉动当地旅游,助推经济发展;城市文化在世界各地参与者的交流中传播、发扬,城市性格得以塑造;马拉松会成为城市名片,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多酷,城市为什么不能用马拉松来表达诚意?
对体育产业来说,马拉松带来的增长十分可观,跑步装备、训练课程都在成为社会资本热切投资的蓝海。这项运动参与者众多,也就意味着市场规模庞大。况且,有调查显示,64%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体育赞助厂商的产品。于是,体育赛事公司和运动品牌企业自然愿意走过去分吃蛋糕,哪怕最初只粘到一点奶油,也会是笔不小的经营收入;于是,马拉松和商家就在这样一种双方互利的条件下共同蓬勃发展到了今天。
多酷,商家们怎么会放弃这场流动的营销?
是啊,既然有多重利好,何不开跑?只是这跑步的节奏得把握好,就像一味地横冲直撞无法支撑完成马拉松全程一样,推广马拉松赛事也得稳步来。
各地要想维持公众的参与热情,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投入方面尽快跟上,必须在城市管理水平上逐步提升。比如,做到信息透明,让市民的知情权获得尊重,减少牢骚;做到组织专业,最大程度减少扰民,努力增加市民的黏合度。
各地要想增加马拉松赛事的热度,必须规避同质化,必须设计突显当地特色的参赛路线。另外,也要结合实际,慢慢将一整年一场赛事变成贯穿全年的系列赛,打造更强影响力。
是啊,既然有多重利好,何不开跑?兴许在明年的北马中,我也会成为一名参赛者。不为到达终点那一刻的成就,只为过程中的风景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