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闭手机 我知道我在哪里
□ 贺 超

高科技通讯工具让我们天涯若比邻,但是过度依赖却让我们比邻若天涯

前不久给母亲换了智能手机,她连喊不要,嫌功能太多太麻烦。我用了两天时间教会她使用微信,接下来的日子,她习惯了微信,逢亲戚朋友就问人家“用微信吗,加起来聊天,节省话费”。

前两天吃饭的时候,久不见面的朋友不约而同地省了饭前寒暄,齐刷刷地饭前拍环境,上菜拍造型,饭后秀满足。让人感觉那顿饭要是没有了手机,估计佳肴难食,一切美味转眼就变成粪土。

有人开始反思,我们为何如此依赖微信?是为了获取信息还是为了获得友谊?我们分明有比微信更直接的交流工具——语言和眼神,我们分明就近在眼前。但是这些都被高科技具象化,变成了食指相对,变成了语音留言和猜测不透的各种时髦语言“然并卵”“城会玩”。

这让我想起《如果这世界猫消失了》,它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世界上一切看似美好的东西逐渐消失后的改变。电影没了,电视没了,手机没了,主人公都无动于衷;直到陪伴他的猫消失,他开始重新思考生活,开始修复和亲人的关系,开始和父亲掏心窝子交流。

微信本是制造出来辅助我们生活的,但最终却成了我们精神的桎梏。有段时间,我开始观察那些每天所必须经历的场景,比如地铁换乘、驾车堵塞、上班吃饭,在这些过程中,手机陪伴着所有人,也几乎捆绑着所有人。陌生人的眼神中透出冷漠和抗拒,但是在摸出手机那一刻像极了领到巨额奖金的状态。

很悲哀,我们怎么了?

高科技通讯工具让我们天涯若比邻,但是过度依赖却让我们比邻若天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我们的颈椎因此受影响;长时间在暗夜里看手机,我们的眼神变迷惘。真希望小说描述的那一幕出现,手机可以消失不见,让我们有机会可以停下来,用最原始的方式看待自己,了解已经错过许久的世界。

去年双十一前后几天,我躲在同里古镇。把手机关掉,躺在安静的河边,听着风声和树叶的声音,看着一本书,还是安静自在。我深切的感受是,远离手机那几天,我还活在这个世界,我知道我在哪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