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欣欣向荣的同时,我国无人机产业已经出现用频短缺方面的危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用频需求急剧增加、多部门协调难度大、法律法规不健全、低端优质频谱短缺这4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我国90%的无人机公司没有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甚至有的公司纯粹就是为了炒作融资
2000年以来,我国无人机在应急救灾、测绘、森林防火、军警、农业、环境监测、电力和石油管线巡线等生产、生活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无人机产业已进入大发展时代,未来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市场需求将达到460亿元。
当下,我国有130多家民用无人机生产制造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余架,研发出以“翔龙”“利剑”“彩虹”系列为代表的多款先进无人机,具备自主设计研发和生产低、中、高端各种门类、各种功能无人机的能力。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航空航天装备作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无人机产业这一未来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未来市场的焦点。
在产业欣欣向荣的同时,我国无人机产业已经出现用频短缺方面的危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用频需求急剧增加、多部门协调难度大、法律法规不健全、低端优质频谱短缺这4个方面。随着无人机应用于雷达、定位跟踪导航、遥感勘测仪等装备的数量大幅增加,直接导致无人机频谱需求不断增长,占用带宽惊人。用频危机直接制约了无人机的应用普及。
此外,在我国无人机市场上,90%的无人机公司没有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甚至有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真正做产品,纯粹就是为了炒作融资,导致大部分无人机是按照消费电子市场的理念去制作,能拼凑就拼凑,能山寨就山寨。此举有可能带来大量的安全问题,卖得越多,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越多。
要推进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快出台《无线电法》等法律法规,完善用频监管和用频规范,并更多参与国际法规的制定;特别是要抓住无人机频谱分配问题已列入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议题这一契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出台我国无人机用频规划,以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民航局或者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对无人机适航取证方面制定一些引导性的标准或政策。还应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民用无人机用频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国家无线电主管部门应作为牵头单位,在民航、公安、军队等系统之间,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协调和评估机制,加强部际协调运行能力。应充分利用军民融合和频谱资源市场化改革的契机,研究探索民用无人机与军队、民航和公安共同开发利用无人机频谱资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