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互联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试水“互联网+信用”订餐方式
上海浦东探索餐饮消费新模式
本报记者 李治国

网络订餐,消费者如何选择“靠谱”的餐厅?监管部门如何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无缝衔接?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准备试行监管方与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合作,以探索新的“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

目前,上海浦东新区先行在餐饮店数量多、监管难度大的浦东陆家嘴地区试点。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订餐时,就能对接政府“大数据”,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

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互联网新兴业态。新业态在方便老百姓点餐、用餐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比如一些入网餐饮单位卫生状况不过关,甚至还有个别“地下黑窝点”摇身一变,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据调查,不少白领是网络订餐的忠实拥趸,陆家嘴某公司员工小方也是其中一员。由于单位没有食堂,为了解决午餐,她要么自己带饭,要么到附近餐厅就餐,现在她更愿意选择便捷的网络订餐。

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CEO张旭豪认为:“我们一直设法加强对入网商户的规范化管理,要求经营者必须上传证照扫描件。很多信息我们无法准确掌握,在资质审查时确实有困难。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得到政府权威信息的支撑。”

“仅凭第三方平台线上核查,或是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线下监管,力量都有限。”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陈彦峰局长表示,“我们试图整合政府和市场的‘大数据’资源,探索‘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促进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线上线下齐抓共管”。

在此次先行试点的陆家嘴地区,汇集了近900家餐饮单位,接近上海浦东全区的十分之一;“饿了么”在陆家嘴地区“饿单”日均接单量在新区占比达30%。目前,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和“饿了么”双方已经完成入网餐饮单位的市场主体信息基础数据及动态监管数据的对接。

据了解,消费者作出就餐选择的信息将汇集起来,每个订餐用户将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间接推动者。同时,在“饿了么”平台服务中形成的信用评价、交易记录、投诉举报等大数据也将同步流向政府部门,推进市场动向与政府监管的无缝衔接。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这种信息共享将逐步在浦东新区辐射开来,预计最快今年年底能实现全覆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