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是具有“娱乐精神”,其实是拿着无聊当有趣,是对体育的不尊重
在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闪电”博尔特在获取男子200米冠军后曾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央视一位驾着专业两轮车的摄像大哥很不“专业”地摔倒,连人带车将博尔特从身后“铲倒”。万幸的是牙买加人并无大碍,若是将这位身价数千万的田径英雄撞伤,主办者真不知该如何收场。
如果说让摄像师很不熟练地操控两轮车跟拍是一种“不专业”,那么,男子百米决赛前让朗朗去来一段钢琴,万米决赛时在场边弄十几面大鼓“助威”,不仅不专业,完全是匪夷所思。要知道,百米决赛需要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万米赛跑极讲究步伐节奏,咱们这么“乱弹琴”、“狂敲鼓”,岂不是添乱么?
对于任何国家任何城市来说,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都是综合性的考验。安全、交通、环境、赛事服务等等,都有严格要求。其中,体育比赛的转播是否专业是重要指标之一。
所谓“专业”与否,简单说就两条:一是要遵从体育比赛本身的规律,将比赛最精彩的部分完美如实地展现出来。二是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要,想受众所想,急受众所急。
美国在体育大众传播方面无疑是业内翘楚,看美式橄榄球或NBA的直播,大到赛场的全景展现,细微到场上选手的各种动作变化乃至一滴滴汗珠的流淌、迸散,几乎全部被摄入镜头,呈现给观众。然而,美国人也有不够专业的地方,比如当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由民间承办,组委会主席、商人尤伯罗斯精于计算,电视转播信号分别按国际国内两块售出。美国观众抱怨说,电视中都是美国选手获胜的镜头,其他国家的选手表现如何几乎看不到,让人以为是美国国内的比赛呢。
中国的体育比赛转播从电台到电视,其历史已60多年。1951年张之先生现场解说的篮球比赛实况,为中国体育实况转播之开端。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实况转播时,那种“A发球了,B回了一板;A拉球,B反拉”如实描述场面式的方式,后来演变为“3号传给5号,5号传给10号,10号射门,好!啊呀,没进”那种电视直播的早期风格。其实,在电视直播时代,只要画面没问题,比赛中发生了什么观众都看得见,主持人需要的可能是多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或以个人的观赛情感去感染观众。不过,这也可能出岔子,比如当年黄健翔那一串儿“格罗索,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的激情吼叫,被批评为“不得体”——实际上还是对转播理解的不专业。
至于说在电视转播中请几个文艺明星客串当嘉宾,逗哏调侃,或者任凭“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之类的胡说泛滥,看起来是具有“娱乐精神”,其实是拿着无聊当有趣,是对体育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