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制造数以十亿计的手机、数以亿计的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是,这些产品的“中枢神经”——芯片,却有八成依赖进口。这就是我国部分产业的真实写照,没有货真价实的核心技术,在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和人力后,在产品利润分配中却处于末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突破产业瓶颈、让科技创新发挥更大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毋庸置疑,我国科技创新实力正在不断加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后,科技创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当前,我国科研投入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论文和专利申请后来居上,在数量上进入世界前列;华为、中兴、腾讯等企业的年度专利申请在全球排名居前;高铁、超算、核电、航天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长期低位徘徊。尽管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产业竞争力不强,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不足、核心技术缺乏,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而且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在这些领域,唯有实现技术突围,才能带动市场突围,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更加强调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不仅仅是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李克强总理在最近召开的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指出,科技创新要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所谓“顶天”,就是要推动原始创新,研发高精尖技术;“立地”,就是要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让更多“接地气”的科技成果服务大众民生,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是时代的呼唤,是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经济发展实现中高速的不二选择。为此,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决破除对创业创新的不合理束缚,创新科研投入、科技管理、收益分配、科研协同和政府服务等机制,为创业创新“松绑”、铺路。鼓舞广大科研人员勇攀高峰,激励广大民众以聪明才智投身创业创新洪流,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