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资产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增长,各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接连涌现。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有800多个县(市)、13000多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有1200多家林权交易机构和6个省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机构。
“以前动员群众搞发展,都在说村干部‘放空炮’,现在搞‘三变’,有了本钱,带着群众做什么,他们都支持,和以前比真是天壤之别。”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华乡田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兴昌对现在村里的变化发出这样的感慨。
陈兴昌口中的“三变”指的是“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去年以来,六盘水市结合实际,以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同步小康为出发点,提出了农村发展“三变”的战略,有效提升了“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
资源变股权
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60岁的盘县莫西里村村民刘学周怎么也没想到,股份制改革会落到自己头上。
莫西里村从前年起将位于乌蒙大草原入口处的80亩土地,统一“打包”经营,村民或以土地,或以现金“入股”,所有土地都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管理,开发农家乐、门面房、农贸市场等。
现在,莫西里村被开发土地的股权结构为村集体以荒山荒坡土地折价60万入股,没有被占土地的农民现金入股360万,被占承包地的农民除土地折价入股240万之外,还以现金再入股360万。
目前,莫西里村的民族风情街基本建设完毕。村干部预计,今后每年收入可达200万元,入股农户能从中分红,村集体每年也有近20万元的收入。
“六盘水的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7%,至今仍有46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8%,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六盘水市扶贫局局长王成刚说。
按照“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有”的原则,六盘水启动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借此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资源变股权,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六盘水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资金变股金
分散的资金聚起来
在王成刚看来,点多面广、投入资金分散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症结。
为此,六盘水创新模式,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变资金为股金,使分散的投入资金聚集起来,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钟山区大湾镇幸福社区6个村民组共有农户778户4639人,其中贫困户350户980人,占比高达21%。其实每年省区市都有不少的资金下拨,但多年来“撒胡椒面”的方式让这个农村社区始终变化不大。
去年,获得省级财政下拨补助资金80万元后,幸福社区决定用这笔钱与钟山区供销社合作,在大湾镇中心城区的大湾花苑小区内设立可再生资源回收站收购废旧物品、设立农业物资销售服务部销售肥料等农业物资。
据预测,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和农业物资销售部经营所得的税后利润每年可达26万元。幸福社区决定提取利润的20%作为村集体公益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人口扶贫解困等;提取利润的20%用于扩大生产经营或转为增加资本;提取利润的60%作为村集体积累,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类似这样的整合,让资金变股金,在六盘水并不是个例。
2014年,六盘水采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式,整合中央、省、市、县财政投入的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资金15亿元,撬动社会投入30亿元参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等建设,全面推动农村综合发展。
农民变股民
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农村“两无”贫困人员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之一。对此,钟山区积极探索推进金融扶贫,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的效益。
面对六盘水市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的契机,钟山区以惠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作为发起人,投入财政结转扶贫资金752.4万元,为农村“两无”贫困人员106户及城市无固定职业居民贫困人员115户购买原始股份440万股,每股1.71元,按每股15%的收益计算,每年将产生收益66万元以上。
按照“市场主导、平等自愿、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原则,六盘水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等入股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按股份获得收益,同时将财政定向投入到贫困户的帮扶资金,转变为贫困户持股,投入到村集体领办或创办的经济组织以获取收益。
去年六盘水市56682名贫困人口受益于扶贫资金变作资本金入股,30789人实现脱贫。
农民变股民,说到底,其实是农村生产关系层面的变革。此举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民变股民,推动扶贫方式的变革。
六盘水市市委书记李再勇说,“三变”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是西部贫困地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次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