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搬得来 住得稳 早致富
——记贵州绥阳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石芝谋

“拆泥墙,盖新房,移民小院别墅样;新农村,气象新,惠民政策暖人心。”在遵义市绥阳县郑场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小区“幸福港湾”,村民们自编的顺口溜反映了当地移民群众的心声。

2012年,绥阳县开始对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农户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到2014年底,已实现搬迁907户。村民们搬离大山,逐渐融入了崭新的城镇生活。

宋其学家的祖屋在半山腰,年久失修且出行不便。2013年初,他被确定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户。按照政府的统一规划,宋其学一家共有5口人,每人可以享受到1.2万元的建房补助。“我只花了6万多元,就在‘幸福港湾’小区购得一套3居室的房子。”在“幸福港湾”小区,左邻右舍都是他在底坝村老家时的邻居。如今,“幸福港湾”小区,村美人和,幸福康乐。

居住环境改善了,扶贫生态移民群众亟待解决的便是经济来源问题。“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保证移民群众安全入住、出行有路、致富有业、上学有校。”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说,让群众搬得来、住得稳、早致富,是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最终要达到的效果。

在搬迁以前,郑旺德老人曾一度担心搬迁后没有土地耕种,没有生活来源。自从搬到新家,63岁的郑旺德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郑旺德说,“家里一共9口人,政府每人补助1.2万元,可以低价购入3个门面房和3套住房。现在有了门面房,孩子们不用跑到外面打工了,在家既可以做生意挣钱,又能照顾家里。”而移民陈小刚享受到了10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利用便利的区位优势,他把自家的3层小楼改成了农家乐,一家人都有了工作。农家乐开业两个月来,吸引了来自重庆、贵阳及周边的游客,生意红火。

从最初的蒲场镇、温泉镇安置点,到如今的郑场镇、风华镇安置点,目前,绥阳县已有3000多名群众从山上搬下来。“搬得进来,留得下来,更要富得起来。”绥阳县县长王晓旭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要把移民搬迁同发展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业相结合,才能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扶贫生态移民带来的实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