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加油站”建到牧民家
本报记者 金 晶

“你来看,这是我去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看到的数字阅读场景。竖一根‘铁杆子’,装上大功率无线WiFi,农牧民就可以很方便地下载到电子书、有声书和精选视频,在当地反响非常好。”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从手机里调出照片,一边翻看,一边向记者讲述着他和“书”的故事。

常年在图书馆工作,陈力一直非常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情况。去年,他参加了多次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实地调研,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实践让他印象深刻。“我忘不了斯琴达来脸上的高兴劲。他家1000多亩的牧场养着50多头牛、100多只羊。采用‘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项目里的实用养殖技术后,他家的羔羊成活率从过去的80%提高到97%。”陈力委员说。

目前,“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内17个旗县建立起“数字加油站”,服务农牧民20多万人。去年11月,国家财政还下拨284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今年的站点建设,计划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边境旗县新建219个一级“数字加油站”和700个移动“数字加油站”。移动数字加油站的信号覆盖距离一般可达1至3公里,24小时不间断运行。农牧民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在此范围内随时随地访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提供的海量数字文化资源。陈力委员说,“从当地实际出发,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让文化民生的设施和内容用得起来、落到实处,这种创新值得借鉴。”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除了要用好数字化技术,更要注重服务思维的创新。陈力委员的手机里,存着许多农家书屋的照片。“这本《注册表和BIOS》是我在一个农家书屋里看到的,对农民来说,这类计算机技术类图书是不是太专业了?”如何让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管理服务等更贴近农民需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等地已经展开了积极探索。今年两会,陈力委员的提案是《关于将农家书屋纳入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议》。“书香载道,书道育人,不但能让人获知而受益,而且有益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家书屋工程应着眼于建立长效运行发展机制,通过整合现有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陈力委员呼吁,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