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局之年,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起步之年,同时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前行的一年。确保“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落地,银行业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陆续推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统筹规划,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多渠道保障资金供给,为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金融助力国家战略“落地生根”,需要严密的顶层设计。以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为例,《经济日报》记者独家获悉,自“一带一路”战略确立后,中国银监会就根据“一带一路”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的分工安排,结合自身职责,积极参与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研究,并就加强银行业跨境合作、建立信息互通和交流平台、建立“走出去”协调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银监会的引导下,各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从业务发展、分支机构建设等多方面积极研究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方法和措施,加快在该地区的分支机构布局和业务拓展。
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目前银监会有关部门已指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加大对推动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交通体系建设、高端产业对接、社会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还督促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发展绿色信贷,严控“两高一剩”行业授信,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优化三地产业结构;引导当地银行以支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的资金支持。
多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重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是“渝新欧”铁路起点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达江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了积极支持两江新区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重点项目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部署,今年以来累计授信已达871亿元,支持建设项目81个,为国家战略落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重庆银监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国家战略是记者调研时的深刻感受。在重庆,当地银行业通过申请实施差别授信、银团贷款支持重点项目、融资担保盘活存量资产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确保了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落地。
比如,建行重庆市分行通过专报向总行提出申请,将寸滩港、果园港等项目的业主纳入区域差别化重点审批授权客户,授信额度达到同类客户的两倍。工行重庆市分行等当地金融机构通过组成银团,向两江新区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入信贷资金89.1亿元,支持果园港铁路专用线及其延伸工程建设,提升口岸物流辐射能力。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则为保税港区建设项目量身定做融资方案,为其担保以债权融资20亿元,盘活了存量资产。
此外,农行重庆市分行还通过短期票据融资等方式,为团结村铁路枢纽建设提供融资67亿元,与直接贷款相比,项目融资成本降幅超过50%。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信贷政策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匹配度,重庆市已有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两江新区设立二级分行,提高银行服务新区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能力。
防控风险稳步前行
对金融机构而言,风险防控是绕不过去的话题。特别是在国家战略项目中,涉及资金往往较大,如何做好风控,是对金融机构提出的考验。
据上海银监局有关人士介绍,在当地银行业支持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方面,为有效控制风险,一般辖内银行采用四种方式开展授信:一是授信行在项目成立之初,即深入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实际建设方案的制定;二是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等因素,授信期限以中长期为主;三是对重点项目多给予贷款利率下浮的优惠,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因项目融资额较大,为分散风险,多采取银团贷款方式支持项目建设。
以银团贷款为例,重庆、湖北、安徽、上海4省市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大型项目积极组建银团贷款,截至9月末,已向340个港口、航道、航空、铁路、公路、输油(气)管道等相关在建续建项目提供授信共5490.2亿元,融资余额2604.2亿元,项目融资成本与同档基准利率基本持平。业内人士表示,通过上述方式,既有效地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指导银行机构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