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正是豫西南红薯产区收获红薯的季节,可是今年当地的种植户们却高兴不起来。今年,红薯行情不好,造成大量红薯滞销。农民们收获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将红薯撂在地里不想刨。
豫西南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红薯产量巨大。在红薯主产乡镇西峡县丹水镇,种植面积1万多亩,今年红薯生长期间风调雨顺,产量很高,一亩地平均产量在2吨以上。过去,一到收获季节,就有来自郑州、襄樊等地的商贩到田间地头收购,可是今年前来收购的商贩却寥寥无几。有的种植户拉着红薯到一些薯粉加工店出售,有的运往集市上卖一些,但是销量十分有限。
不仅是出售难,价格的下跌也让农民接受不了。去年红薯在田间地头的成交价格为每斤0.5元,而今年成品红薯每斤不到0.4元。大量的红薯被种植户运往收购点,收购点加工消化能力有限,不能放开收购,交易价格在每斤0.25元左右徘徊。
对于出售难、价格低的原因,产区农民归结为今年的红薯大丰收。商贩的分散造成了红薯外销难,同时,红薯品种单一也是造成销路不畅的原因之一。
笔者走访发现,今年豫西南受到价低、滞销影响的县市有西峡、淅川、内乡和邓州等县市,面积在13万亩以上。按照亩均产量3500-4000斤计算,豫西南红薯总产量预计达40万吨,除去市场上零星出售的,大约有20万吨红薯滞销。
豫西南地区处于我国秦岭山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红薯的最佳生长区域,有悠久的红薯种植历史。这些地区所产红薯营养成分高,尤其淀粉含量很高。除了适宜生产淀粉、加工薯片等之外,还可以开发出诸如红薯菜肴、红薯艺术品等。
目前,尽管当地一些爱心企业和人士在积极帮助推销,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当地种植户盼望,能有更多的加工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到当地考察、收购,共同开辟红薯利用新途径,从而提高红薯的附加值,破解红薯滞销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