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深 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融合要动力
秋 实

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就要探索从单一的“经济体”向产城融合模式的转型路径,同步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开发区成为宜居的有机体

和所有的经济建设试验田一样,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立之初,被赋予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产业的主要职能。而现在,无论从空间上还是经济联系上,黄岛在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都成为了青岛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随着交通、住房、商业、景观等环节的补足,黄岛成为一座建设中的新城。

在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开发区,承担着为产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使命。因此,开发区的经济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发展模式单调,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但是,如果开发区的发展停留在单纯的产业区,即便吸纳了大批城乡职工、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难以提供完善的居住或社区管理、城市管理相关功能,就不能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产业发展也会遇到瓶颈。城市职能发展的滞后,将影响其活力和凝聚力,产业区跟居住地分离,也会造成交通负荷加重,带来更多问题。

因此,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就需要探索从单一的“经济体”向产城融合模式的转型路径,同步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开发区成为一个宜居的有机体。

所谓产城融合,就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城市既要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休息、交通等功能,也要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另一方面,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开发区也要告别只提供就业岗位的产业园区模式,真正满足安家落户的需求,让产业工人实现市民化。

在开发区发展的不同阶段,产城融合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很多开发区在发展初期都是独立于城区之外的增长极,随着开发区的成长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开发区逐渐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实现与新城扩展、老城改造的有效对接,成为一个产业功能区;有的产业园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向现代化新城区的方向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这种功能分区不再被强调,而是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复合发展的格局。

产业园区和城市建设经历缺、补、融等过程后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城乡统筹发展的统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统一,并最终实现人、产业和城市的共同成长,这也是产城融合的终极目标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