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心总会被看到
——记“最美社区人物”王迪
本报记者 曹红艳

32岁的王迪是一个十分健谈的小伙儿。在北京海淀区一家经济型酒店的走廊里,他与记者从工作到人生观、价值观,侃侃而谈了一个多小时。这天下午,作为代表,他将参加全国“最美社区人物”的活动。

但王迪说他的健谈不是天生的。本不善聊天的他,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坐在社区里,与周围的大爷大妈们居然可以聊上三四个小时。在重庆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王迪已经工作近9年,做了三届社区党委书记,年轻的小伙子当上了婆婆妈妈的社区“家长”,健谈就是这样练成的。

9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王迪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了“西部志愿者行动”,到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服务一年。原本只是服务一年,他也没想到会干到今天。

新一社区是老社区,环境杂乱无章,又因不属于危旧房,迟迟未纳入改造,居民群众很有意见。刚上任的王迪向街道提出申请,整治工程虽然获批但却被要求必须在春节前完工,施工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为了赶工程,社区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干活,有些人便开始闹情绪。发现此状况后,王迪和大家谈心做思想工作,并且身体力行,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在施工现场。他的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社区改造结束后,整个环境焕然一新,社区群众也开始信任这个年轻人。

“做好社区工作,有何诀窍?”面对记者的问题,王迪说,“没什么诀窍,真心服务,大家总会看到的。”王迪所在的新一社区有2700多位老人,经过走访,他提出开设社区惜福食堂,主要是为了方便辖区的空巢老人,中午无人照管的学生,或是没时间做饭的居民。于是,他将办公室压缩,腾出一片150平方米的区域开设了全市首家社区惜福食堂,让居民只用成本价就能吃上营养健康的饭菜。

王迪的手机一天24小时都开机,社区里谁家水管漏了,下水道堵了这样的事都可能打到他这里来。原来,为了便于沟通,王迪的电话被张贴在各个居民楼门口,是人们最方便找到的联系方式。为了方便工作,王迪在本社区居民楼里租了房子,周一到周五住在社区,周末不加班时才回到位于重庆江北区的父母家中。

来北京出差,王迪爱跑到驻地附近的社区里四处看看,看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他告诉记者,今年中秋社区搞联谊,他提出让邻居间组队参加,这样更能增进邻里的了解和交流。“我们已经开设了‘梦想课堂’,搭建了游戏剧场,准备为年轻人搞个拓展训练营,还要搞个家庭农场。”说到一个个新创意,年轻的王迪有些激动,他希望社区工作者的队伍日益稳定、正规化,最大的愿望是把新一社区建设成为一个人人都爱、人人都想来的社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