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三次产业中占GDP比重最大、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但就总体而言,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为突出。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只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才能将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真正落到实处;而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前提是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导向。
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导向,总的要求是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作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依据。要按照鼓励分工和专业化的要求,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积极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引领作用,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能力。要引导企业深化分工协作,通过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发展服务外包等方式,创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式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作用模式,推动我国产业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跃升。具体来说,明确发展导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需要做好3篇大文章。
一是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当前,我国大多数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附加值低,竞争能力弱。这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密切相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旨在促进我国企业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也即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意见》提出,鼓励农业企业和涉农服务机构重点围绕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正是瞄准了农业价值链升级的制高点。《意见》还提出,鼓励有能力的工业企业重点围绕提高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发展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业务;重点围绕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发展现代销售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这些都是以整合优化全产业链、加强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环节为着力点的。
二是推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性强,创新驱动特征显著,产业融合度高,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主要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工业制造业乃至服务业自身的有机融合,通过促进经济服务化来实现的。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或工业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的能力,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的现代化提供日趋旺盛的动力源。《意见》提出,搭建各类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健全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网络,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承包作业、机具租赁和维修服务。这些领域都是当前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带动作用较为突出的关键点。《意见》要求,鼓励开展服务外包,整合优化生产服务系统,对于带动我国工业制造的现代化可以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瞄准了当前我国整合优化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提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11大领域,对于显著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整合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当今世界,信息化深入发展,依托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和强辐射性,正在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革命和技术创新的进程。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可以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如虎添翼”。信息技术服务不仅是《意见》提出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他重点发展领域赖以运行的条件和提升功能的依托。要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和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前提是做好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的大文章。
此外,明确发展导向,有利于廓清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科学选择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提出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但是,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瓶颈制约。《意见》把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又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政策措施,可谓切中要害。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