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瓶颈中找寻解困之路
本报记者 廉 丹

当经济危机发生时,采取什么方式才能实现短期内增加需求、增长就业,长期内提高生产率、增加政府税收?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给出了答案。

全球协同加快基础设施投资

回顾5年前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林毅夫认为,开展全球协同、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以解决“瓶颈”制约,不失为两全之策。

林毅夫认为,遭遇金融危机后要实现经济复苏,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一般就是降低工资、降低福利、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这种结构性改革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但是这些政策在推行过程中会减少消费、减少投资,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失业率增加,因而也是两难抉择。林毅夫表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失业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结构性改革措施很难推行。

对于有些国家以货币贬值方式恢复经济,林毅夫表示,任何国家想用货币贬值方式,都会造成竞争性贬值,过去几年出现的情形也印证了这种方式的不可行。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需要想办法,找到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可持续措施来给结构性改革创造空间。他认为,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林毅夫说,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有非常多的基础设施“瓶颈”,中国相对好一点,但中国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也存在不足,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是如此。这些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高,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外汇、财政状况不好,没有钱做这方面的投资。投资机会来自发展中国家,钱来自发达国家,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合作。

“纸黄金”有助化解储备难题

当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然会存在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冲突,同时也意味着这种货币自身缺乏约束。要解决这种冲突,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的特别提款权(SDR)是一种思路,即各个国家以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林毅夫表示,这比单独以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前进了一步,但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还是以一揽子国家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还会有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冲突存在。

针对这个问题,林毅夫提出了“纸黄金”概念。他表示,“纸黄金”是指信用货币、储备货币,每个国家以“纸黄金”作为储备,本国主权货币仍然延续。他表示,作为一种超主权货币,“纸黄金”的设立能够化解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冲突问题。林毅夫进而建议,如果设立“纸黄金”,应由一个超主权的国际货币委员会来决定每年的发行量和发行速度。

林毅夫还谈到,由于中国实体经济强劲,大家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提高,到2020、2030年,人民币可能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但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唯一国际储备货币,对中国却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这将使中国面临同美国一样的问题。另外,在资本市场开放环境下,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储备货币国会影响出口,引起房地产价格飙升、货币升值等后果,这对实体经济并无益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