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理论 因实践而常青
王 晋

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不同的经济视角,会开出不同的“药方”。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经济学家纷纷为新兴经济体“望闻问切”开“药方”。是从需求上发力,还是在供给上出招?说到底,经济学之辩的背后是如何平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对这个问题,参加年会的专家也是各执一词。

前欧盟贸易专员、英国前第一国务大臣、国际策略咨询总裁曼德尔森提出,“这两者并不是相互矛盾的,经济的需求就要取决于什么样措施最有效,取决于在财政上什么政策更可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菲尔普斯则表示,他反对凯恩斯经济学,也反对供给侧经济学。摩根斯坦利前首席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也不希望“简单地贴标签”,他主张采用一种根本性的哲学主导一个经济体发展的轨道。

其实,理论之树只有扎根现实的土壤才能生机勃发。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实践证明,无论需求侧管理还是供给侧改革,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过去一年,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审时度势,保持定力,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集中精力转方式调结构,中国经济更为从容。政府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是重要变化,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就不贸然启动短期刺激政策,这种改变更能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同时,政府约束自己的行为,坚定不移推动简政放权改革,这一点事关全局和长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当前,强调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结合的同时,仍然要突出经济手段为主这样的机制,下决心啃硬骨头,就会让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得到长远的发展。

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当前,要继续深化改革,更需要在简政放权上下力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有效的政府、有效的市场”才能成为现实,资源配置效率才能大幅提升。

丰厚的现实为理论之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当今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澎湃的改革大潮中,每天都发生着新鲜的故事。不少人曾疑惑,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为什么不能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事实证明,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学理论。在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学界更应当提出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发展理论。无论是从哪方面发力,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