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音

勾起难忘的回忆

12月24日《经济日报》刊登的《方寸粮票见证粮食增产》一文,激起了我记忆深处的回忆。记得1982年,我去外地参加培训,需要交30斤粮票。那时的山区小村根本没有粮票,换粮票成了难题。我父亲只好到30里外的平川村买回玉米,再到粮站卖掉换取粮票。好不容易凑齐了粮票,才总算没有耽误我的培训。

取消粮票20年来,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各类商品日益丰富,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拿我村来说,责任田里由小杂粮的单调品种变成了果林套播杂粮,农业补贴和农业保险保证种地旱涝保收,收入由500多元增长到2000多元;村里的小卖部变成了大超市,不仅粮油米面品种齐全,而且吃的、穿的日用品样样都有。农民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再也不用被票证限制,党的好政策结出丰硕果。

(山西原平市信用联社 吉建平)

见证改革开放成果

粮票的产生和消失,不仅见证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变化,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记得当年到外地上学或者出差时,除了准备钱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准备粮票,并且还要是全国粮票,不然,就会可能没有饭吃。当年不少人一心要变成城市户口的重要原因,就是希望每一个月能够领取到购粮本。可见,粮食的供应情况,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笔者认为,在农业大发展的今天,还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耕地,守住耕地红线;二是节约粮食,更好地开展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三是要实行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四是发展农业科技,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

(江苏常州市戚机厂 曹建明)

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方寸粮票见证粮食增产》从一张小小的粮票产生背景入手,勾勒了我国粮食生产从上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直至现在的变迁历程。文章既能让经历过粮票岁月的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也为改革开放以来出生的年轻一代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教育课。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对于保障粮食增产的巨大推动作用,更加认识到:农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只有步入科技的轨道才能使粮食稳定增产基础不断夯实。

每一次的粮食增产背后,都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今后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样离不开政策支持。笔者希望,国家继续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在粮食稳步增产的同时,优先保障口粮供应,并充分挖掘仓储潜力、提高仓储能力。要让粮食短缺永远成为历史。

(湖南茶陵县 黄云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