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证历史变迁
丁声俊

1955年8月,粮票登上了票证的历史舞台,自此拉开了我国“票证经济”的帷幕。在“短缺经济”时代,粮票是国人“吃饭的护照”。那时候,从中央到基层发行过粮票的地方有2440多处,品种高达14000多个,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无价证券。直到1993年在粮改的高潮中,伴随中国人一日三餐生活达38年的粮票,完成了历史使命,淡出了流通领域。粮票的推出和退出、产生和消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

小小方寸粮票,见证时代变迁。回想当年,在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那个年代,实行粮票供应政策是具有积极作用的。通过“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保障了国家掌握必要的粮源,保障了民生的基本需求,保障了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在那困难的岁月,在我国的土地上出现了“粮食稳、市场稳”、“粮食定,天下定”的好形势,粮票供应政策可谓功不可没。

自上世纪80年代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连年农业丰收,促使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1993年,我国粮改迈出了突破性步骤:变粮食“价格倒挂”为“购销同价”,同时宣布废除“凭票和凭本”供应政策,居民可以自由购买粮油。粮票的消亡,标志着我国粮食产销形势和供求政策迈入了一个新时代。

粮票的消亡,有力促进了粮改的继续深化,带来了国内粮食市场的活跃,以及百姓生活的方便。紧接着我国推出了以“保量放价”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至2004年,全国粮食流通全面稳步过渡到市场化,创出粮食购销两旺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全国粮油市场供应空前丰富,专用粮油、优质粮油、放心粮油、方便食品、保健食品等应有尽有,消费者可以自由选购;与此相适应,连锁制、代理制、超市等“现代业态”营销形式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大便捷了民生,保障了民生,改善了民生。

如今,作为时代的产物,方寸粮票已具有史料和文物价值,也是一种实物档案资料。近年来,各地涌现了收集粮票、研究粮票、收藏粮票的热潮,粮票收藏人士纷纷涌现,从而赋予粮票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新时代,粮票在退出使用范围之后又承担了新角色。

(作者为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