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转化医学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热潮,不仅出台了政策规划、成立了机构、建立了样本数据库,一些研究机构或医院还纷纷与跨国药企开展合作,部分成果转化成效也开始显现。
应该说,我国的转化医学“热”,热得及时、热得必要。一方面,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医学领域更是如此。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停留在实验室和论文上,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日益严峻,以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多因素致病的危险性急剧增加,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危险因素评估和预防措施的需要。因此,转化医学在我国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一个理念和医疗模式问题,更是人民群众对享受健康的极大期待。
发展转化医学固然重要,但如何发展也同样重要。从目前国内发展状况而言,不得不承认一定程度存在一哄而上等问题,体现在短短几年中我国各类临床和转化医学中心或平台机构迅速增加到129家,而在一些更基本的基础性建设,如生物标本库建设等方面,则进展相对缓慢。
一些专家直言,我国在转化医学发展上“先天不足”。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需要具备几个基本因素: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高素质的临床医生以及实力雄厚的医药企业。而我国的情况是原创性基础成果很少,创新能力不足无法解决临床提出的问题;临床医生对成果转化的实施动力不足,同时因自身素质往往难以总结出高质量的临床问题,国内医药企业实力不够,难以承担高昂的临床试验费用。这些问题都将制约我国转化医学的发展。
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评价标准。国内对研究人员评职称、报奖项的标准还是以SCI论文为主。这样一来,研究往往就止步于SCI,研究人员发完一篇SCI,就投入到下一篇……很少有人继续走下去,做成果转化。同时也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基础生物样本库等平台建设。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这些转化之外的工作,我国的转化医学才能发展得更快,步子才能迈得更稳。
目前,国外转化医学专家或跨国药企频频来华,或开展合作,或进行交流。特别是跨国企业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积累了多学科人才以及成熟的转化经验,他们瞄准的是我国众多的病例资源。一些专家担心,我国会不会成为国外转化医学试验场?无疑,这样的风险是存在的。我们能做的,既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国外经验,又要下大力气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抢抓机遇,迎头赶上。
架起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转化之桥,“我们必须赶紧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