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市9月底公布了8000亿元的投资项目并向民资伸出“橄榄枝”。但一个月后仍有6127亿元尚无着落。这种现象在国内其他地方也多有存在——
民间资本为何不敢投资政府大项目
本报记者 郑明桥

今年9月底,武汉市公布了总投资8000亿元的城建项目,向民营企业伸出橄榄枝。出台类似政策的不仅仅是武汉。7月份,贵州省出台3万亿元投资计划;长沙市对外宣布8292亿元的投资计划;浙江推出“首批441个面向民间投资招商的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1830亿元。随后天津、重庆等地也宣布,将在未来3年至4年时间内投资万亿元以上支持地区重点产业发展。

但截至目前,武汉市公布的计划只完成投资1873亿元,仍有6127亿元尚无着落。武汉市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民企实力较弱、投资环境不佳、相关政策不完善等因素,是影响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的症结所在。

“8000亿元,不管怎么细分,对我们来说都是大项目。”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各地找相关城建项目。

“十一”前夕,武汉市工商联组织政企座谈会表示,武汉将推进24类工程130个重点项目建设,投资约8000亿元,欢迎民间资本进入。座谈会现场,武汉城建、城投、税务相关负责人均到场,公布的项目包括城际铁路及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可是,多位参会民企代表表示没有信心投资。不少民企负责人表示,相关政策缺乏细则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仍有风险。

一位污水处理行业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武汉市污水处理行业目前只引进了一家民企,投资10亿元左右,在整个行业占的比重极低,引入民间资本的空间非常大,政府的步子还可迈大些。

“政府缺钱,我们也缺项目,却还不敢进来。”一家总部在武汉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括他们在内的几家参会企业,投资项目80%在外省。对武汉来说,一方面民营企业实力较弱,难以承担大项目,另一方面,民企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另外,这8000亿元项目里,动辄上百亿,民营企业资金有限,只能望而却步。不少企业家建议,政府在做项目推介时应将项目细化,让民营企业能看清投资方向。一家路桥公司负责人则表示,我们主要从盈利的角度考虑,城轨、地铁项目,回报期太长,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武汉市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引入民资方面,相关政策还待进一步细化,武汉虽已明确了民企可进入的领域,但具体如何招标、税收、签合同等都没有明文规定。“政府和企业合作的规范和制度体系一定要明确,否则大家不敢跟政府做生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8月初,北京出台《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对于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以及投资回报、土地政策方面均有具体规定。

武汉市还列出了未来几年民营经济发展计划:力争到2016年,民间投资占该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该市GDP比重达50%以上。

武汉市发改委负责人说,武汉的大企业多是国企。2010年,武汉市也出台过类似政策,效果并不明显;民营资本撑起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任,还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伍新木说,武汉市推出的政策究竟能有怎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关键是看后面细则的制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