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11日讯 记者沈慧报道: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就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界、产业界和全社会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握好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万钢指出,我国科技创新正加快推进。他重点从科技服务人们生活、科技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科技创新推动改革、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基础与前瞻4个方面阐述了相关看法。
“第一个感受,科技来到了人们身边。”万钢说,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无论是神舟十号航天员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还是研究灰霾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等为治理污染提供科学支撑,都很好地说明了这点。与此同时,科技正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以突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的国家高新区为例,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
“科技创新推动改革。”万钢表示,从理论上讲,科技创新提升了劳动生产力,就会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从实践中看,手机逐步代替固话,促进了电信机构的改革;微信冲击了短信,促进运营商转换经营模式;网购带动物流和零售业转型;支付宝、余额宝引发对商业银行改革的思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倒逼电力体制改革。因此,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新兴市场,也一定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弱,科技产业化效率有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发展机制和激励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万钢说,科技工作要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加大科技惠及民生的力度;加强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支撑结构调整;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万钢认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科技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完善科技管理;抓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
会上,万钢还就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对于刚刚公布的诺贝尔奖,万钢说,在与一些获诺贝尔奖的朋友接触中有两点印象最深:一是这些诺奖得主淡泊名利,能够长期默默无闻甚至穷尽毕生精力潜心研究。二是科研需要长期积累,也需要稳定支持。
“尽管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大,但从整体上看,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还不够,政府支持的持续时间也不够长。而基础研究、前沿探索都讲究‘十年磨一剑’,能够走到世界最前沿的基础研究,10年都是不够的,二三十年是常态。”万钢强调,现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第三种形式等研究成果已取得一些进展,需要稳定地支持,绝不能拔苗助长。“中国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正在探索把握科研规律,相信总有一天会登上世界的高峰。”
对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何时会出现像苹果一样的企业,万钢表示,中国已经有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产品,但目前企业研发投入总体来说还不够高,国内企业还需在研发投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多加努力。
万钢说,要创造世界一流产品,首先要有合理的基础研究投入结构,目前全社会研发支出企业已经占74%,但其中90%以上用于试验和开发,用于本行业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探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苹果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手机技术,其商业模式也有很大的创新。创新一流的产品要和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