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推出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CBI)系统。该系统对自主品牌有哪些指导意义?相关指数又是如何运作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
记者:在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张世贤:指标体系构建,指标选取既要有代表性,又要能够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情况。因此,我们借鉴了国内外大量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同时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才最终确定了现有的指标体系;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指数计算方法也是经过我们的反复测试,才使其更加的科学合理。
记者: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张世贤: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是能够反映中国自主企业品牌整体竞争力水平的体系,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于品牌竞争力的评价从品牌财务表现、市场表现、发展潜力和消费者支持的视角展开,设计了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模型。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从而可以科学、公允地反映品牌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现状。
记者:如何应用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
张世贤: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评价企业品牌竞争力水平、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检测与预警、行业品牌竞争力发展做出直观的对比、对企业品牌价值进行评估。
记者:该指数的发布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张世贤: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需要从权威的机构来获得品牌评价的信息。品牌竞争力指数的高低,可以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时进行评价的依据,从而获得更好的品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记者:该指数对企业有何作用?
张世贤:企业通过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评价系统,可以发现自己在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培育、完善、巩固自己的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在计算统计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市场、消费者全面不间断的调查,为企业提供最及时、最需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记者:企业品牌价值评估是如何实施的?
张世贤:企业品牌价值能够从绝对值的角度反映企业品牌竞争力,而且更容易为普通人群所理解,品牌价值是品牌竞争力的直接反映,利用我们的企业竞争力指数结果,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企业的品牌价值。这一点也是课题组的重大创新,在品牌相对价值与绝对价值间找到一个连接桥梁。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中国市场学会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宏大。
记者:为何要建立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
赵宏大: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困境愈来愈严重,在这种背景之下,社会各界希望中国能有一套科学、客观、系统的品牌管理体系,在此背景下社科院希望通过构建“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CBI)系统”来规范、引导中国企业自主品牌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