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品牌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视品牌建设在“转方式”中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 陈佳贵

对我国品牌建设应从三方面理解。

首先,在政府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方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开篇就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品牌发展,将自主品牌建设作为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自主品牌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配合、支持相关工作。

其次,关于品牌建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GDP已跃升至世界第二,我国的企业逐步重视品牌建设,部分企业还踏上了品牌国际化的征程。但纵观整个发展全局,我国品牌发展并不成熟,我国在世界经济中仍然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可以说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却绝不是一个品牌强国。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产业价值链国际分工角度而言,我国企业大部分处于附加价值较低的制造环节,而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营销环节被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主宰。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迫在眉睫。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拥有我们民族的自建品牌。总书记实际上已经提出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路径:路径之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品牌转变;路径之二是塑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分享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成果,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地位转变。

最后,关于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没有一个企业品牌进入世界100强,我国作为奢侈品第二大消费国却没有一个国际化的奢侈品牌,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却背负低价低质“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我们有联想、海尔、华为等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但这些品牌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方面与世界100强企业差距还很大,很多优秀的民族品牌被外资企业并购而最终成为陨落的残星,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如今,我国企业在加强竞争力、进行战略性品牌管理方面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持续的基础性参考指标。为此,提升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系统的品牌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贯彻国务院“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积极探索中国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和路径,相信《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理论成果的发布能为我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同时冀望社会各界继续努力,共同开创我国品牌发展的新局面,促进自主品牌的崛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