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北欧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较好,但是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下,难以独善其身。冰岛在金融危机后最先倒下,丹麦的整体经济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瑞典和芬兰也被迫调整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福利政策。
北欧的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这五个国家的贫富差距不大,以丹麦为例,大学教授税后月收入在5万丹麦克朗,出租车司机和秘书的税后月收入在3万丹麦克朗左右。这些国家中,富翁不多,穷人也不多,占人口比例最高的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占人口的比重为55%,是世界上中产阶级队伍最庞大的国家之一。整个社会结构呈标准的橄榄核型,十分稳定。由于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高,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正式就业,就可以达到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北欧普遍通过征税实行转移支付。以丹麦为例,纳税人所交纳的平均所得税,最低的比例要达到其收入的36%,大公司的经理等高收入人群,几乎要交60%到70%的个人所得税,较高的税率,为各种福利提供了资金保障。
大约70年前,欧洲国家的福利制度按照行业划分,即不同行业和群体拥有各自特权的不同养老金和福利制度。二战后,欧洲各国都开始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北欧国家有着小国寡民的特点,容易调整。这些国家工会的集中度较高,在政府与工会协商时容易达成一致,改革进程较为容易,由改革引发的社会运动较少,即使偶尔发生,也较为温和,并不像西欧那么激烈。这几个国家建立起统一制度,所有社保政策和法定退休年龄全国一致,不存在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攀比。
近年来,北欧国家已经在逐渐改革自己的福利制度。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进程。以芬兰为例,为避免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滋生不劳而获者,提高社会整体效率,芬兰在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和发展条件的同时,要求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的程度是合理的和满足基本需要的;这些社会保障措施在满足公民生存基本需要的同时,能够激发其劳动热情和创造性等。瑞典也在进行类似的改革。
通过这些年来的改革,北欧政治家认识到,改革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福利制度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选举政治的大背景下,政府高度重视选民的选票。对于政府来说,如果大幅调整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的将是选票的大量流失。北欧国家的政府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为争取选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削减福利政策。这为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设置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