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兰竹虹 莫纯政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从需求、供给和如何实现两者顺利对接3个维度,努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第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理论研究和越来越多的实践都表明,有效扩大内需,必须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前提。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这为内需的扩大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性条件。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并形成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应努力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这就要求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一项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调整,需要深入研究,积极稳妥加以推进。

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只有就业规模扩大了,劳动者的收入增加了,扩大消费才有条件。因此,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在这里,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因此,要采取措施,努力促进中小企业繁荣发展。要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要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要重点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对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比重,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还要在供给上下功夫,既要形成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民生的供给结构;又要着力形成有利于引领未来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供给结构。一方面,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提高相关产业服务水平,培育消费热点。比如,我国生活性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餐饮、音乐、图书、旅游、健身、新媒体、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一些适应新的消费需求的服务业也开始加速发展,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要看到,人口集中到一定程度后,服务业的不同领域之间可以相互创造需求,相互创造就业岗位。我们要适应服务业的特点和新的变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生活性服务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增加文化、体育、旅游、培训和家政等消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另一方面,要适应未来消费趋势变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挖掘扩大需求新的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下一步,我们要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努力营造有利于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良好氛围。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不仅需要良好的消费环境,而且还要减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要总结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办法,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建立健全消费法规标准、市场流通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同时要完善信用体系,发展消费信贷,提供优质服务,让群众安心消费、方便消费。另一方面,要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一张“安全网”。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意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健全养老、医疗卫生、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要积极行动起来,在社会救助、济贫帮困、慈善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

与此同时,要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拓展持续发展空间。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们讲扩大内需,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城镇化既可以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居民消费;也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还可以有力拉动投资需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都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应以加快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