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增城市新塘镇采访期间,恰逢新塘举行挂牌仪式,庆祝这里成立了广州市第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广东省第五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落户于一个镇,这在广东省还是第一次,由此可见新塘的经济地位。
2009年,新塘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65.69亿元,税收收入34.29亿元。在增城市,新塘的工业产值占到70%,财政收入占到60%。
沙贝之地起强镇
和珠三角很多地方类似,新塘从“三来一补”企业发展起步,逐步形成了牛仔服装、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三大产业集群
新塘,以塘为名,因塘而发展。
据当地文化名人湛汝松老先生介绍,新塘镇从河流交汇处经沙与贝混合冲刷出了一块绿地开始发展,因此新塘古称“沙贝”。后来人们在河湾滩涂上修了一口塘,接着在四周建立村庄。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新塘很快发展成珠三角一处商品集散地。
改革开放后,新塘最早吸引了一批港商回来投资兴办牛仔制衣企业。新塘商会会长湛学驹告诉记者,新塘最早生产牛仔服装的是1980年新塘镇镇属企业与香港商人黄林合办的新塘镇制衣厂;1981年又与香港商人合办了勤昌制衣厂;而在1982年,大敦村办起了新塘镇第一家村办的“三来一补”企业。
当时,香港很多服装商人到新塘做“来料加工”。由于效益不错,加工型的服装厂迅速发展起来,就在当地产生了集群效应,加上政策上的积极扶持,新塘牛仔服装行业很快便形成了集聚规模,不少新塘人都办起了制衣厂。
现在的新塘镇已是闻名遐迩的牛仔制衣基地,全国有60%的牛仔服装出自新塘,每天,有250万件牛仔服在这里生产,并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前不久,新塘镇的牛仔业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牛仔制衣业自然成为了新塘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9年新塘牛仔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287.8亿元。
牛仔服装业的发展,以及新塘另外两个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和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产业的兴盛,带旺了新塘镇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虽然在行政区划上,新塘只是一个小小的镇,但是其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却足以比肩我国内地的中等城市。以人口为例,新塘镇户籍人口22万,在此打工的外来人口有50多万,而按我国城市划分标准,人口在50万以上的就算大城市了;同样,新塘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也很大,远远超过了一般镇域的概念。
农村旧貌换新颜
农村的工业区统一规划、集中开发、收益共享,农民可以拿到分红;政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或进行免费培训,或扶持其创业,帮助其实现进城就业
新塘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镇区,也体现在新塘镇的各个乡村。
位于新塘东北部的西南村是“广州市文明村”和“广东省卫生村”。可是就在10年前,这里充斥着小水泥厂,村里的房屋、田地常被水泥烟尘覆盖,甚至农舍里的灶台饭桌、桌椅床铺,处处都铺满水泥的尘灰。
后来,村里聘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来规划村庄,确定了村庄里居住区、工业区、耕作区和畜禽养殖区四大分区,形成了良好的村庄布局。有了良好的规划后,村里关闭了污染严重的水泥厂,在工业区里引进了电子、家居、印刷和制衣等23家企业,大大改善了村里工业污染情况。西南村村委会副主任何姚淦告诉记者,工业区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开发、收益共享。通过出租土地和厂房,2009年,西南村集体经济收入800多万元,人均分红达到了4600多元。在耕作区,西南村人还利用680多亩耕地,种植红葱、大蒜、蚕菜等特色作物,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日渐富裕的西南村还在保持村庄原有建筑风貌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旧村整治和改造。何姚淦告诉记者,首先拆除了一大批柴房、猪舍、塘厕,还拆除了一些危房和违章建筑;其次,结合古树保护工作,彻底清拆了古树周边的脏乱差建筑;第三,对村里房屋的外墙按统一格调进行装修,达到了美观整齐的效果;第四,对具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的古建筑,统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加以修复。
西南村村民一部分务农,一部分人在村里工厂打工,还有一部分人到镇上做生意或打工,这三类就业选择几乎代表了新塘镇农民的就业出路。新塘镇党委委员李举锋告诉记者,新塘目前户籍农民共15万,仍从事农业的户籍农民大约4万,还有大约10万左右的户籍人口没有从事农业,需要对这10万人中的劳动力适当进行就业转移。
李举锋说,目前新塘有一个大型的培训基地,缺乏技能的低学历农民,可免费参加就业培训,培训完后做厨师、美容师、城市美化师等,还可以培训为司机、物业管理人员、出租屋管理者等。诸多“洗脚上田”的新塘农民开始在城中找到工作。去年大约培训5000多名,今年前8个月已培训了3000多人。
同时,对于高中学历的农民,特别是那些大学毕业后回乡的,新塘鼓励其进行创业。首先,新塘镇政府在工商登记等方面“一条龙免费”办证;其次,对其开办的公司企业前三年免缴营业税。从现实情况来看,新塘人自主创业的很多,牛仔制衣行业产业包括纺布、织布、染布、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以及摩托车零配件销售等,都吸引了大量新塘人就业。
主动融入城市圈
新塘的规划要放在广州城市圈的大局里通盘考虑,通过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承接广州部分城市功能转移,融入广州城市圈
“由于发展初期缺乏规划,生活区和工业区混杂在一起,住宅和厂房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新塘镇党委书记刘观佑说。
谈到这种缺乏规划的小镇发展模式,新塘镇规划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吴浩恒告诉记者,新塘建成区面积1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以前没有发展规划,基本是马路经济发展模式,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商业与工业混杂。
“人住在工厂里,常常第一层是工厂商铺,第二层居住,三层以上就都是工厂车间。”吴浩恒说,“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新塘镇做了2010年—2020年总体规划,将新塘全镇做了功能性区域划分和布局。比如接近广州的东部地区,规划成综合居住区和生活服务中心,将工业集中到园区内,产业空间布局日渐清晰。”
由于先期规划的缺位,在新塘的中心城区,一条107国道穿城而过,将镇区割裂成为两部分。因为过境交通与镇区交通混杂,据交通部门测算,主要路段白天12小时单方向交通流量为2.93万辆标准车,镇区几大交叉口平均延误为166秒,处于严重堵塞状态。这就是新塘过境道路和城区道路未进行规划和协调的结果。
因此交通对于新塘的下一步城市化发展至关重要。从城市发展学来说,现代城市圈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以大城市为核心,再以城市周边拓展区和县级市为次中心,加上众多功能互补的中心镇,从而组成一个有机的城市体系。这种城市圈的关系在新塘镇、新塘镇所属的增城市和增城市所属的广州市之间体现得非常明显。比如说,增城市被广州市规划为“东进战略”重点区域和广州卫星生态城,而新塘镇又是增城市的三大主体功能区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城市圈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交通路网的便利。新塘镇党委书记刘观佑表示,承接广州部分城市功能转移,对新塘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前提是要创造一个与广州市区“同城化”的环境,新塘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交通路网的搭建。
据介绍,新塘交通路网正在加速融入广州和东莞的“半小时生活圈”,新塘的区位优势正变得日益突出。根据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近期出台的广州市新塘枢纽选址及衔接方案,未来将有穗莞深城际轻轨、广州地铁10号线、广州地铁16号线等轨道交通在新塘交会。专家认为,新塘正在成为广州东部的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其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大大增强。
事实上,这些年,在新塘置业的人,特别是与广州临近的新塘东部,就有不少是广州人。当地人告诉我们,由于交通日渐便利,许多在广州市区、东莞工作的人开始选择到新塘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