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汽车天地·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谋双赢之局——透析吉利竞购沃尔沃
本报记者 张曙红

  自去年底被福特公司“挂牌”出售以来,百年汽车品牌、安全技术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尔沃何去何从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10月28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已经选定以中国的吉利汽车为首的收购团队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随即发表声明,对福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

  在经历近一年的传闻与猜测之后,沃尔沃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去向。虽然最终协议还没有签署,但收购谈判正在积极进行。

  长期以来,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有人称之为“蛇吞象”,怀疑吉利是否具备国际并购的实力。即使是在福特正式宣布吉利为优先竞购方,确认进入并购谈判之后,仍有人表示怀疑。

  其实,在熟悉双方情况的人士看来,吉利收购沃尔沃可谓水到渠成,将是一个合乎商业逻辑、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双赢之局。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与蔓延,正在改变着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从福特方面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汽车业一片萧条,为了融通资金维持运营,福持不得不把旗下的企业出售、关闭一部分,以削减支出渡过难关。2008年度福特已经关闭了2家工厂,两年内还将关闭另外4家工厂。在经营战略上,福特实施了向核心业务回归的“福特复兴计划”,相继卖掉了旗下的阿斯顿·马丁、捷豹和路虎,并大幅减持日本马自达公司的股份。在这种情势下,作为“一个福特(One Ford)”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售沃尔沃的决心不会动摇。

  从吉利方面来看,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代表之一,吉利汽车经过十几年的打基础、练内功,逐步掌握轿车核心零部件和整车研发的先进技术,逐渐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成为能够全面研发经济型,中、高端轿车及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重要零部件的大型汽车企业。特别是从2007年5月开始推进的战略转型,表明了吉利人并不甘心于“低质低价”的产品形象,而是志存高远,致力于打造技术领先、品质优秀、服务周到的全新品牌形象。如果能够并购在国际上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沃尔沃,对于转型期的吉利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吉利人认为,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与世界同行广泛交流先进技术,是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在2007年至2008年间,吉利就与福特方面多次接触。在吉利内部人士看来,这一跨国重组不过是“水到渠成”。

  由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案例不多,因而有人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前途表示疑问,认为,一家连福特也没有搞好的汽车公司,吉利有什么办法将它引向坦途?吉利有没有人才、经验和能力管理这样一家高度国际化的汽车公司?并购后沃尔沃的品质还有保证吗?技术还能进步吗?等等。对此,李书福说:“如果双方达成最终协议,吉利将维护和加强沃尔沃的世界级品牌的传统地位,并继续发扬此顶级品牌在安全性和环境技术方面的全球声誉。如果交易达成,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实力将得到加强,并在高速发展的市场上创造新的增长机会和实现各项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吉利国际化战略实施数年,已经在国际化经营上积累了经验。2006年10月,吉利汽车与英国锰铜公司正式签署合资生产英国TX4出租车等品牌汽车的协议,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2.83%的股份成为锰铜的第一大股东。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吉利与锰铜合资生产的上海英伦出租车驶入北京,成为北京奥运会指定用车。锰铜公司与吉利合作后,该公司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股票价格一路猛涨,被评为当年主板市场“增长最快”的股票。这一成功的合作已被写进中欧国际学院及英国牛津大学的教学案例。

  今年3月,吉利再施重手,成功收购世界第二大专业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公司。这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自动变速器专业公司,具有年产18万台的生产能力,其产品为福特、克莱斯勒及韩国双龙等公司配套。吉利在得知DSI破产消息后迅速提出收购计划,从15个候选买家中成功胜出,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从谈判到签约的复杂过程。通过这项收购,吉利在原有小扭矩自动变速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将形成大小扭矩、前后驱动全谱系、高端化的自动变速器系列,强化了吉利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据了解,在吉利海外公司,都对能成为中国吉利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吉利跨国并购的实践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以说,为了今天这样难得的机遇,吉利已经准备了十几年。人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吉利赢得了这次跨国并购的机会,吉利将进一步拓展发展的空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