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市鼓楼区:形成科技产业集聚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本报讯 记者汪朗 薛海燕报道:南京市鼓楼区今年前三季度收获了经济发展的新硕果,1至9月,全区财政收入达到45.31亿元,同比增长31.8%,接近去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总量和增量位居全市六个城区之首,在江苏13个省辖市的40多个主城区中也名列前茅。

  鼓楼区面积只有26.62平方公里,而且多为高楼大厦林立的建成区,发展空间十分狭小。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全区经济近年来却连上新台阶,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45.37亿元,比2002年翻了两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7元。今年以来,鼓楼区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19亿元,同比增长12.8%。区委书记鲍永安告诉记者,鼓楼区的实践证明,只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优势,优化经济结构,就能在有限的地域空间中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

  鼓楼区是人才的聚集区。区内有20所大学、190多家研究所,69万人口中,科技人才就有10多万人,其中两院院士43人,占江苏全省的近一半。根据这一特点,鼓楼区在2004年提出了“区域空间有限,科学发展无限”的理念,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为主导、以商贸流通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格局。

  “世界之窗软件园”的建设,就是鼓楼区盘活土地资源,推动产业升级的得意之作。这里原来是南京熊猫洗衣机厂所在地,后来企业由于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而破产。2003年,鼓楼区引进外来资金对厂区进行改造,利用本地人才优势,吸引软件企业入园拓业。短短一年时间,78家中外软件企业来此安家落户,多年沉寂的厂区成为创业的热土,而洗衣机厂每年也可获得600万元租金,职工生计有了基本保证,还增加了再就业门路。同样一片土地,通过要素重新配置和科技创新,从财政包袱成为鼓楼区的经济亮点。在此基础上,鼓楼区整合土地资源,采取产学研金有机结合的方式,先后打造出江东软件城、江苏工业设计园、广东路科技街等10多个科技园区,并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和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培育出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产业集群。仅软件开发行业,去年销售额便达到105.6亿元,预计2010年可突破200亿元。

  在创造条件吸引外来企业的同时,鼓楼区还积极扶持本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出华瑞、联创、金浦等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今年,苏宁电器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千亿元,全区销售额过百亿的民营企业还有7家。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鼓楼区创造了新的财源,仅苏宁电器的纳税额去年便达到4.2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将近一成。

  良好的发展环境使鼓楼区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不少大公司纷纷将全国或区域总部迁至这里。为此,鼓楼区不失时机地制定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方略,为总部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提供金融、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人才培训、通关等一流配套服务,几年来,在鼓楼区落户的有朗讯、爱默生、松下、博西等4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还有联创、南瑞、艾志科技等一批国内科技型总部企业。今年上半年,鼓楼区又引进了富登投资担保、菲亚特汽车服务等4家总部企业。大量企业总部的入驻,为鼓楼区带来了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加快了产业升级。2007年,鼓楼区总部经济企业实现税收19.8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3.6%。如今,鼓楼区形成了总部金融、商业商务、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4个产业集聚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91%。

  在充分挖掘现有土地潜力的同时,鼓楼区还投资1.48亿元与郊区的溧水县合作建设了产业基地,将区内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向外扩散,既解决了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的矛盾,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实现了双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