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农村县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市动态

河南唐河县

“秸秆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本报讯 记者王伟、通讯员韩学广报道:盛夏时节,河南省唐河县麦收后的田块里,早春套种的庄稼已是禾苗青青,一派生机。

  唐河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207万亩,由于采取了机耕深翻、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收割等强有力的措施,全县小麦总产近9亿公斤,创历年来新高。但秸秆禁烧后,大量秸秆堆放在地头、麦场和庭院,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为破解这一难题,唐河县采取三项有力的措施,将秸秆这一宝贵资源加以综合利用,从而演绎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秸秆经济”。

  秸秆打捆卖,多挣几十块。秸秆打捆机由农机大户所有,专门对小麦种植户实行打捆收费,若小麦种植户对所打捆的麦秸进行外售,则每捆收费5元,若种植户向打捆机拥有户无偿提供麦秸则不收费。靠这一机制的驱动,全县半数以上的农户选择了麦秸机械打捆,从根本上遏制了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

  变小麦秸秆为牛羊“面包”。唐河县是一个畜牧养殖大县,基于小麦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质、氨基酸、蛋白质,县里一直把秸秆的氨化处理和粉碎加工作为降低饲养成本的有效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仅利用小麦秸秆作为动物饲料一项,每年就可以节支增收2.7亿元。

  加快沼气建设,打造循环经济链。唐河县是南阳市建设沼气项目最多的县,全县沼气用户达1.09万户。为教育引导更多的农民将麦秸变成沼气原料,唐河县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措施,让农民把本来废弃的秸秆从田间“捡”回来,此举大大调动了大家兴办沼气项目的积极性。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新增沼气用户2500户,沼气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循环经济建设步伐的有效载体。

山东无棣县

秸秆发电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投资2.4亿元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新海工业园建设的2×1.2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式建成投入运营。这也是滨州市首个建成投运的秸秆发电项目,年可消耗棉花秸秆20万吨,为棉农增加收入4000余万元。

  据了解,该项目自2007年4月开工建设,历时14个月时间。工程采用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所需燃料以破碎后的棉花秸秆为主,配套烟气处理等环保设施,每小时上料75吨。并网发电后,每年可向社会输送绿色电量1.1亿千瓦时(相当于无棣县一个季度的用电量)。与同类型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00吨。

  记者在电厂采访时,遇到正拉着满满一拖拉机棉花秸秆前来销售的西小王乡农民张鸿顺。他激动地说:“没想到一直当废物的棉柴如今也变成宝了,每亩地的棉花秸秆能卖100多元呢!”无棣县是一个产棉大县,每年棉花种植面积都在50万亩左右,年产秸秆60万吨,多年来,宝贵的秸秆资源大多被农民遗弃或者焚烧。在当地建设秸秆发电项目,不但可解决本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能使丰厚的秸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还可消除因大量焚烧秸秆造成的烟气污染,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增加该县以及周边县区棉农的收入。据国电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耗秸秆近20万吨,为当地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惠及百姓5万多户。                 (蒋惠庆 单保江)

新疆阿克陶县

万亩沙棘生态林建设显成效

  本报讯 记者王新伟、通讯员杨彦琴报道:近年来,新疆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针对沙棘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生态效益,于2002年在该镇314国道两旁万顷砾石沙滩上实施了万亩沙棘生态林建设工程,使这片沉寂千年的砾石沙滩能滞留住叶尔羌河上游冲积下来的泥沙,变成保土保墒的人造良田。

  “如今,成片的沙棘生态林不但挡住了千年戈壁上的飞沙走石,而且催生了牧民的康庄之路。”阿克陶县委书记金平钰指着挂满果实的生态林说。

  住在奥依塔克镇的牧民多日昆也感触颇深,“沙棘全身是刺,果子酸,过去没有人喜欢它。现在我们知道沙棘的好处,每次放羊的时候采十来公斤回来,能挣二三十元钱。”

  据了解,沙棘不仅给当地牧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更让牧民欣喜的是,自从建成沙棘林后,当地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风没有以前大了,气候也好了。还有的牧民开始学着种小麦、玉米,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

  鉴于万亩沙棘生态林给奥依塔克镇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奥依塔克镇去年通过巧妙的水利开发,又拓展了近万亩的沙棘生态林建设。今后,奥依塔克镇还计划开发沙棘的药用价值,届时沙棘将变成牧民致富的“金宝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