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农村县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武宁:节能减排 规划先行 
本报记者 廖国良 通讯员 柯水生
  广西北流“绿满地”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选用10多个优良提子品种,通过标准化生产培育出无公害且易储存的提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新华社记者 向志强摄

  走进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江西省武宁县,如同走进水的故乡、绿的世界,大大小小的农家山庄,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之间,处处蕴含醉人的诗情与画意。

  近年来,地处偏远山区的武宁县依托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武宁县不仅被评为江西省首届文明城市,而且赢得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示范点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为把山、水、城、绿融为一体,武宁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聘请同济大学、武汉建筑设计院等高等院校编制了绿地与建设系列规划。武宁县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县域城市设计总体规划,并编制修建性详规共82个。规划按照生态化、园林化的要求,着力打造生态武宁的城市形象,突出“一街一景,一群一品”,将城市“面孔”赋予个性和生机,让整个城市活起来。 

  记者在湖滨路看到,一栋栋整齐漂亮的房屋依山而建,碧水环绕,绿树簇拥。陪同记者采访的工作人员指着湖畔一排错落有致的休闲长廊说:“几年前这里是一些低矮破旧的房屋,如今已全部拆除,栽种了花草树木,建成了休闲走廊,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近年来,武宁县全面实施生态保护的“青山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该县开展饮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居民小区、宾馆、医院等地排放污水全部安装地埋式无动力无害化装置;县城建立烟尘控制区,拆除锅炉10台,治理25台;30家大宾馆全部安装油烟净化器,75家餐馆实行管道排放;柴油机动车安装了尾气净化器。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1%,县城的空气质量连续2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一位市民由衷地说,“武宁的山水太美了,我们为居住在这个有山有水的大花园里而自豪。”

保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武宁县委书记董金寿感慨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决不把遗憾留给历史、留给后代。”为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武宁县把县城内的工业企业迁到了郊区的工业园,并关闭了污染严重的企业。格林化工厂是一个年纳税300多万元的工业企业,由于排放的废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污染城区饮用水源,几年前就被关闭。武宁罐头厂曾年纳税400多万元,经过污水治理,排放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去年4月也被关闭。武宁矿产资源丰富,竹木粗加工、小煤窑、小冶金、小石材曾是当地主导产业,而这些产业基本上是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武宁县痛下决心,整治高消耗、高污染企业。1999年以来,共关闭竹木加工厂34家,小煤窑、小冶金、小石材厂共195家。在招商引资中,对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的企业,不管投资多少,一律不引进。近年来,武宁县共拒绝了10多个工业项目,其中最大的项目投资达2亿元。

  发展经济决不破坏生态,良好的山水环境更为武宁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豫宁、杨洲、九宫山南山、太平山、柳山等五大景区旅游迅速升温。2007年,该县年接待游客50.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武宁县引进县外项目100多个,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4个,实际引资20多亿元,连续两年被评为江西省利用外资先进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