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辽宁锻造经济发展“蓝色增长极”

本报记者 温济聪

8月15日上午,恒力重工产业园二期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在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举行。二期项目与一期项目陆地相连、海域相接,产业链一脉相承、一体化发展,重点聚焦超大型油船、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海上浮式风电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务,全力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一流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8月16日,中国船舶大连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与招商轮船签署5艘30.6万吨原油船和5艘11.5万吨原油船建造合同。

恒力重工产业园二期项目、中国船舶大连造船开拓市场争订单是辽宁着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缩影。在近日召开的辽宁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辽宁省委书记郝鹏表示,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辽宁省委把发展海洋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重点产业发展提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辽宁正奋力把海洋经济锻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蓝色增长极”。大连、锦州、葫芦岛、丹东等沿海6市正充分发挥好桥头堡作用,打造各自特色、培育独特的竞争力。

作为辽宁发展海洋经济的“龙头”,大连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拥有2211公里海岸线、近3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大连,深耕海洋牧场,筑牢“蓝色粮仓”,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海洋牧场的绿色属性。国网大连供电公司针对普兰店区平岛国家级海洋牧场,大力推广煤改电工程和“供电+能效”服务,促进小镇海上用能向电能替代和清洁替代转变,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为海洋经济的繁荣贡献力量。辽渔集团也将充分发挥全国文明渔港和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示范作用大的优势,打造振兴发展“蓝色引擎”。

大连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关企一起’是大连海关今年以来重点打造的服务品牌,通过优化整合现有帮助企业的各种措施,推动完善企业诉求收集研究解决机制,目的就是让问题解决得更快、更好,让企业更有获得感,让海关政策落地开花,营造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大连海关所属金普海关副关长王勇表示。为推动东北地区汽车出口持续增长,大窑湾海关积极加强腹地货源分析,定期了解企业出口计划,依托大数据平台为出口汽车企业精准画像,制订“一企一策”物流解决方案。

在“龙头”引领下,凝聚沿海6市合力。锦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弛介绍,锦州正做好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文章,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依托锦州滨海新区、松山新区海洋设备产业,加大精准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一批海洋特色产业链条和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用合作科技创新体系,带动海洋设备制造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吸引上下游配套,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目前,锦州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潜力逐渐释放、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葫芦岛是海洋泳装产业基地之一。“我们要大力发展海洋泳装服饰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已集聚泳装生产企业1300余家、年产量1.7亿件(套),占全国泳装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葫芦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晓絮说。

滨海文旅产业同样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我们扩大滨海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快形成山海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按照做强海岛度假游、做优近岸休闲游、做强海水温泉游、做大海鲜美食游4个发力点优化提升海洋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努力把丹东建设成为东北亚江海旅游目的地。”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杜国平表示。

2024-08-22 本报记者 温济聪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9811.html 1 <p> 辽宁锻造经济发展“蓝色增长极”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