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宝坻聚链强链以产兴城

本报记者 周 琳

图为位于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协同发展中心外景。 李宏光摄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看到不少“北京”“河北”“科技”字样的企业名称,不断更新的企业导引栏仿佛是一份“成绩单”,诠释着科技城招引新项目的吸引力。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说:“刚签约的德力西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计划投资近100亿元,准备启动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全智能化制造工厂。该公司将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全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5G全智能化AGV材料和产品传输系统,实现生产设备全年连续生产。”

若不了解发展历史,很难想象,日益崛起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几年前还是一片阡陌村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科技城的背后是宝坻区积极鼓励经营主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的缩影。

近日,刚参加完“聚链赋能促发展 携手共赢新宝坻”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的天津万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亮说:“借助这次机会见到不少京津冀三地企业参展,我们与宝坻区的日立电梯(天津)有限公司签约,在电梯激光数控等项目上达成了合作意向,交易额达3000万元。”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借助首届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宝坻区进一步摸清产业链发展“家底”,记录产业链条上的新成绩。统计显示,此次产业链大会有21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达到110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这是宝坻“聚链赋能”的一次集中体现。

从“一条链”到“生态圈”,近年来,宝坻区通过更好地协同上下游资源、推动多领域合作融合,共创“链”上机遇。“我们企业通过前期大量调研,最终决定落户宝坻,最重要的是看中这里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和营商环境。这次我们签约相关项目,也是看中了产业链条上各家企业之间的有益联动,这种互相赋能的产业链模式更有市场竞争力。”北京航天智能建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潘海峰说。

“对于德力西光电科技公司而言,即将在宝坻落地的光伏工厂是一条新赛道。落户宝坻,是因为这里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对于企业未来的产品出口很有帮助,能节省运输成本。同时,在宝坻能充分利用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上下游的友商加快合作。”德力西光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中瀚说。

近年来,宝坻区以“企业侧”视角、“链条式”思维,推动顶格协调、一网通办、政策找人、上门服务,出台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12条措施,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厂房分割销售、京津企业资质互认等一批先行先试政策由宝坻推向天津市,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红利。目前,宝坻区已初步形成动力电池、智能装备、汽车配件3条重点产业链,特别是天津市首条智能网联公交示范线路的通车,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为优势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新兴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2013年11月,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规划了13个主题园区,旨在落实“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上实现高效协同。

2023年以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出台多项新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在科技城实施概念验证、设立成果转化机构,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新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一次性最高奖励100万元;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认定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资金。此外,针对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给予企业重点贡献人才最高每年50万元资金奖励。

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表示,宝坻区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龙头,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扎实做好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文章,宝坻的“合作伙伴”将越来越多、“朋友圈”将越来越广。

2024-07-25 本报记者 周 琳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8278.html 1 <p> 天津宝坻聚链强链以产兴城 </p> /enpproperty-->